【城市觀察】在「限時城市」中慢活

在這座高度運轉的城市,慢、花時間完成事情彷彿被判為一種錯,所有事情要有效率地運作,即使是一些本來就需要時間鑽研的東西,都逃不過揠苗助長的命運。今次文章從由日常生活,到學習心態以及城市變化作觀察,分析以上幾方面不斷更替、刷新的情況,生活在這種氛圍下的人,如何趕上這種生活方式。

慢活 VS 限時

近年人們開始追求「慢活」,除了講生活節奏,很多時更鼓勵人們可以放緩自己的行為,從休閒中獲得一點啟發,甚至靈性的追求。於是,這個「慢活」的概念開始滲入不同層面,以餐廳為例,吸引顧客的除了是餐廳食物,有時強調慢嘗細嚼,把食物當成藝術品般去欣賞、細味等,聽起來都切合慢活這個概念。

可惜,口號終歸口號,到了現實生活,事情剛好倒轉,變得十分諷刺,顧客在餐廳沒有品嚐、享受的理由,付錢換來的是限時1小時30分鐘的座位,顧客「完成」菜式後就要想着離開座位,一頓飯變成任務,試問這種趕忙的方式,怎能慢嚐食物?更不用說甚麼生活品味。顧客出錢在「限時」餐廳吃飯,卻被限制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這豈不是貼錢買難受?

推前起跑線/提早走向終點

在效率和成果大過天的環境,由零開始會被評為不適合,人們只奢求快速、即時掌握事情,要的只是成果,不但想起跑線快人一步,最好連終點也能推前。學習本來就須經時間浸淫,藉着探索不同學習方式去深化知識,從中得到啟發;偏偏市面上卻出現不少「XX堂包學識」、「XX小時速成班」這種把成果盡快交到眼前,在指定的短時間內完全掌握一種本來需要花上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學識的技能;最諷刺的是,這種用幾個星期「速成」一種語言的速成班在市面上頗受歡迎。要在短時間內「學會」某種技術,全因為在短時間內看見成果,只是,這種學習方式是「認識」卻稱不上學習。

風景也是潮流

潮流這種玩意來去如風,隨人們喜好站出來作帶領的角色,同時控制大部分人應該喜歡甚麼。在這座城市,潮流又豈止在打扮裝飾上?就連城市的建築物,周遭文化和氛圍都受到影響,更替如雲,變成一種潮流。一些老店、舊建築物,近年遭陸續折缷而被大肆報導,但其實這些本來屬於城市回憶,是人們的生活一部分,一些開業多年的小店,經年月累積成為今時今日的老店,當中裝載的還包括人們的生活習慣,現在卻反過來要人們趕去捕捉這即將被摧毀的風景。

圖片來源:由minako_sio提供

圖片來源:由lhnang提供

只是,在這座慣於改變,喜歡新事物和變化的城市,習慣都變得十分奢侈,這種需要時間累積下來的東西,在這座城市難以生存,人們得不斷改變和刷新自己的習慣,面對事物隨時改頭換面。面對這個情況,人們只能不斷調整,像手機系統般把自己定期更新再高級的系統,以得到更強的適應力。

「慢活」、「生活自主」在這座城市都只是一句口號,效率、速度始終才是這座城市的主調;這種步伐令城市所有設定都有時限,人們的生活習慣,以至整座城市的氛圍,發展更替都轉瞬即逝,人們只能限定時間內完成指定項目,人人被逼抱着一個「趁有得做就好去做」的心態生活,連快樂都有限時。

文/壹貳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