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鐘情日本傳統文化的旅人來說,拜訪神社就像是到日本必做的指定動作,即使不信奉神道教,也會搜尋一下目的地有哪些富當地特色及歷史價值的神社,安排時間前往參拜。雖然我們本住旅遊、參觀的心態,但進入神社後亦應遵守神社的禮儀及規矩,尊重這種源遠流長的文化。
1 進入神域
之前在【神社學】鳥居-區隔神域與俗世中討論過不同種類的鳥居,這次我們就來看看走進神域時的禮儀吧!到訪神社就像到訪神明的家,除了欣賞鳥居建築之外,別忘了要在這裡先打個招呼。而參拜道的中央ー正中,是神明的通道,所以訪客應靠左或靠右行走,而不要在中間大搖大擺地行走啊。
2 滌淨身心
通過鳥居後,便會看見「手水舍」供參拜者洗淨身心。手水儀式其實是源自於日本神話中伊邪那歧命及伊邪那美命的故事,因伊邪那歧命在大海中洗去黃泉之國的污穢,令後人在參與神事之前,會先在河川潔淨身體,即所謂的「祓禊」。現時在下鴨神社內,仍保留住供參拜者除穢的「御手水川」,或稱「祓川」;位於伊勢神宮的「五十鈴川」亦是著名的御手水川。
時至今天,祓禊儀式已經簡化成在手水舍進行的手水及漱口儀式。手水舍上一般會刻上「洗心」兩字,意指除了洗淨身體,也要淨化心靈。在手水舍潔淨身心時,並不像我們平日清潔雙手般沖洗手部,而需按特定步驟:
3 到拜殿參拜
洗去生活中的凡塵及罪穢後,便可前往拜殿參拜了。來到拜殿前參見神明,進行「拝礼」,可說是整個參拜過程最重要的一環,亦是大部分遊客感到最疑惑的一環。一般來說,如神社無特別指明參拜方禮儀,訪客都會按以下步驟作參拜:
繩鈴的清脆鈴聲,有助滌淨心靈,令人心境平靜下來,如果沒有繩鈴的話,便可省卻搖鈴這個步驟。至於香油錢,從前日本人都會奉獻出農作物或水產的,時至今日已經用錢財來代替,除了奉獻神明外,也有將罪穢轉移到錢財上,從而消厄解困的含意。那麼應投多少香油錢呢?其實投多少都沒問題的,不少人都會投入5円硬幣,因為在日語中,5円的發音與「ご縁」相似,代表緣分、結緣,故投入5円帶有「與神明結緣」的意義。
投入香油錢後,便可進行向神明祈福,一般來說都是以「二拜二拍一拜」的方式來進行拜禮的。「拍手」是向神明表示敬意的行徑,有些神社會規定拍手次數,如宇佐神宮、出雲大社便規定了「四拍」,參拜時應多留意神社的指示,作出正確的參拜程序。
4 離開神域
完成參拜過程後,也要像進來時一樣,在參拜道的左側或右側,通過鳥居離開神域,最後別忘了向神明行禮啊。
只要理解每種禮儀的含義,便發現要緊記它們,其實一點難度都沒有,而且到神社參拜時能投入當中的細節,便更能體會這種源遠流長的日本文化,不易流於打卡式的觀光。下次到訪神社時,除了按基本步驟來參拜,也可留意一下每個神社的拜禮有何分別啊。
圖、文/零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