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電影《Once》,講述的不止是男女主角這兩個失意的同路人,在音樂上找到共鳴;兩人從相遇到分離也提醒我們,由當刻懷着各自的理想向對方道別時,他們也就注定要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過客。這些人生中的過客,雖然不會陪我們走完人生的路,但注定給我們留下一些課題。
生命中那些啟發你的人
電影一開始,男主角(由愛爾蘭樂隊The Frames的主唱兼吉他手Glen Hansard飾演)拿着結他,站在都柏林一條人來人往的街道Busking,直接帶出街頭音樂這個主題。街頭音樂讓表演者和聽眾的距離拉近,男女主角就是在這個機會下互相認識,站在男主角面前的,就是一位欣賞他歌曲的捷克女孩(由捷克女歌手Markéta Irglová飾演)。兩人憑着音樂相遇相知,由街頭相遇到後來坐在樂器店合奏,再到最後合作灌錄一張專屬的音樂專輯,彼此成了對方的知音人。
男女主角因為音樂相遇,也因着音樂而結束彼此的關係。男主角最後決定赴倫敦尋找前女友,至於女主角,她在錄音室沒有答應跟男主角離開都柏林一同追夢,選擇了等待丈夫來到都柏林展開新的家庭生活。這一次街頭上的相遇,雖然沒有參與見證對方的新生活,但讓他們更楚清自己的夢想和目標,男主角下了一個以前猶豫未決的念頭,至於女主角,亦下定決心要買一部鋼琴。來到電影結尾,女主角坐在鋼琴前望窗,留下來的不是遺憾,而是感激對方在自己人生中出現過的那些場景,為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風景。
拍攝取鏡真實、自然
這部小成本的獨立製作音樂電影,拍攝器材只有兩部手持攝錄機,畫面看上去雖然相對地較粗糙,但男女主角間的相遇、發生的事反而顯得更真實,男主角站在街道Busking,茫茫人海中女主角駐足聽表演;這種方法既能取得觀眾們逛街時聽Busking的共鳴,要是你是個玩Busking的音樂人,感受定必更深刻。
除了拍攝器材從簡,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巧妙安排,就是兩位主角的名字。電影中未有刻意提到主角們的名字,反而只是強調那個人的身份,例如他是樂隊結他手、鼓手,或者男主角的父親等等;這種安排既能製造疏離感,也正好把電影聚焦描繪人生過客這個主題。這部電影要給觀眾的不是一種幻想,而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種用音樂找到現實生活中失意的同路人,以及目送生命中過客離開的感受、經歷。
男女主角最終下定決心追尋自己的理想,成了對方人生中的過客;試想像,要是他們沒遇上彼此,這一切注定不會發生;而當這一切發生時,他們也注定只能是一場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