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不止龍珠&美戰!這些80後童年回憶你看過多少部?

提到80後童年愛看的動畫,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龍珠》、《美少女戰士》、《男兒當入樽》、《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等經典作品。時至今天,這些作品依然經常重播或推出新周邊,人氣歷久不衰。其實,除了這些經典之外,還有許多精彩作品均陪伴著80後成長啊!以下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中,哪些曾與你度過下課後的時光?哪些曾令你周末等著看? 繼續閱讀 “【動漫】不止龍珠&美戰!這些80後童年回憶你看過多少部?"

【動漫】BEASTARS:不同種族,真的能夠和諧共存?

迪士尼數年前曾推出《優獸大都會》,故事將人類以外的哺乳類動物分為肉食動物及草食動物兩個族群,雙方達成了和平協定,彼此不得撕殺,而在這個以「和諧共存」為理想的環境中,卻充斥著歧視與偏見。剛巧在同年,日本動漫界也推出了類似主題的作品——《BEASTARS》(中譯:動物狂想曲),同樣以草食及肉食動物共存的世界為背景,反映出現實社會的種族議題。

《BEASTARS》一方面道出了和諧背後的黑暗,另一方面亦以高中生主角雷格西去道出各種掙扎。這頭有四分一巨蜥血統的大灰狼,因對兔子哈魯產生了微妙的情感,而步步深入了肉草食並存的議題,卻經常在本性、理性與感情之間拉扯,使牠漸漸墜入跟種族相關的禁忌與危機。究竟友情、愛情能否超越種族的鴻溝,達至理想的共融世界?不同種族的生物,真的能和諧地共存嗎? 繼續閱讀 “【動漫】BEASTARS:不同種族,真的能夠和諧共存?"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加班才有存在價值?

上班要準時,那麼準時下班就是錯嗎?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探討日本社會的加班文化,面對職場的潛規則,誰會有東山結衣的勇氣拒絕加班?作為打工仔的你,對於加班文化,又有否從中取得共鳴? 繼續閱讀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加班才有存在價值?"

《日日是好日》從茶道裡感悟人生

喝一口茶時, 你品嘗到的是甚麼?

襌系電影《日日是好日》改編自茶道教授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故事講述對前途感到迷茫的大學生典子(黑木華 飾) 向武田老師(樹木希林 飾)學習茶道的心路歷程, 藉此道出一段段發人深省的生活小哲學。

繼續閱讀 “《日日是好日》從茶道裡感悟人生"

《Dark Tourist》看黑暗旅遊下的日本

旅遊對你來說有甚麼意義?吃喝玩樂?在大自然間冒險?抑或好像今次本文將介紹的《Dark Tourist》記者David的「黑暗旅遊」?

何謂Dark Tourism?

Dark Tourism指撇除吃喝玩樂、享受歎世界的環節,到訪曾經歷災難、屠殺等地方感受絕對寂靜和荒涼,例如曾經五光十色、人來人往的繁榮小鎮,現已淪為廢墟,或者渺無人煙的荒地。在介紹日本這一集之中,David到訪過三個地方:福島、青木原和端島,其中福島和端島如今就成了被人「遺棄」的地方。

災後福島 – 政府粉飾太平下的地區

紐西蘭記者David來到日本,參加當地旅行團到訪福島,他跟其他對災後福島同樣有興趣的「黑暗旅人」,一同來到富岡町——政府在災後宣稱安全的城鎮;然而,這裏卻是空無一人,只剩下遭受地震破壞的房屋,以及被棄置路邊的店舖。

這群遊客都手持一個輻射讀數器,在整個旅程中,輻射讀數器上都顯示着不斷浮動的數字,而負責帶團的日本導遊陽(Yo)曾表示當讀數達到0.2以上才需要擔心;相比這群帶着好奇和疑慮來到福島的遊人,日本導遊陽在David口中是一個「快樂的人」,全程都表現得輕鬆自在。陽帶領着遊客從富岡町開始,一直沿着公路前往各個小鎮,其中有部分放射性禁區,被政府美其名為「難以返回」的區域,即是需要特別許可才可通過;當他們站在區域外時,遊客們手上的輻射監測器的讀數已經高達7.19,遠遠超出輻射監測網站地區地圖上展示的最高讀數0.4。

除了「難以返回」這些字眼,旅客們途中光顧一所由老婦們經營的餐廳,本以為她們都是搬回來的居民;事實上,經David查問下,發現店內根本無任何一人住在這裏。政府甚至僱用街頭藝人,把一片歡樂祥和的的氣氛植入這個地方,把這個地方塑造成如官方口中所講般「可以返回」。這種粉飾太平的做法,通通都是政府用來吸引人們回來的措施而已。

被遺棄的端島

這集提到另一個被「遺棄」的地方就是端島–位於九州長崎縣海域的一個人工島,早在19世紀因為被發現島下有煤礦而大力發展,包括興建出日本混凝土公寓,由於這個人工島獨立於海中心,為了令居民可以自給自足,政府當時在島上興建學校、超市、運動場、泳池等各種設施,足以想像當時端島的繁盛和熱鬧。

如今,眼前所見的端島已變成一個雜草叢生到處都是一片頹垣敗瓦的海上廢墟。自從1970年代左右,當地煤礦開採逐漸衰落直到完全關閉,居民最終亦需撤離。David在兩位曾居住在這裏的居民帶領下,來到他們昔日的家園;眼前只剩下大樓的空殻和一片凌亂的房舍。

David指出,當年政府下令居民撤離時,只得一週的時間離開端島,誰想到這一別就是永遠?無人居住,加上建築物崩塌而存在危險,這裏一直禁止民眾進入。直到2005年,端島部分地區才逐漸開放予傳媒和公眾參觀。

在歷史的巨輪、大自然的洗禮下,人類都顯得渺小,還有多少人能記起眼前這片荒涼的原貌,跟從前的回憶和生活相認?

文/壹貳

圖片/Netflix截圖

《孤獨的美食家》 – 獨處是甚麼一回事?

「食物」vs「美食」,後者聽起來除了滿足基本生存條件外,更是能讓人感到愉悅、美好,叫人憧憬,值得期待的東西;所以,一提到「美食」二字,很容易跟分享、大夥兒、派對扯上關係。但是,要是美食和孤獨二詞搭上,又是甚麼一回事?

今次為大家介紹的是日本漫畫《孤獨的美食家》,孤獨vs美食,聽起來很矛盾吧?這個對比聽起來有點可惜:有美食卻是孤伶伶一個在吃喝。整部漫畫講述主角井之頭五郎到訪不同餐廳後,記下品嘗食物的心情和感覺,卻讓我們可從中重新思考兩件事:美食和孤獨。

美食的世界就是井之頭先生的世界

井之頭先生和食物就是整部漫畫的主角,除此以外的人、物不但是故事的配角,更是井之頭先生日常生活的過客。漫畫主要介紹美食和井之頭先生的內心讀白;美食的世界,同時成了井之頭先生的世界,與其把它看成一部介紹地道美食的百科全書,不如視它為一部飲食札記,評價食物的好壞不一定是食家的專利,反之,吃飯是我和你每天必做的事,品嘗好吃的食物不一定需要權威,少人光顧的餐廳不代表它要被否定。

那麼,在井之頭先生心目中,怎樣才算是好吃的食物?他不一定到訪街知巷聞的餐廳,可能只是一間瑟縮街角的小店,或者店面披着沒趕上潮流的裝潢,看似沒標準的選擇,反而是一個接一個驚喜。井之頭先生按着自己當刻的步調和想法選擇餐廳,還有自己一套配搭食物的方式,例如他吃時烤肉選擇不飲酒,油炸食物應該要配碳酸飲品。美食本來就是多元化,人們能按着自己心情和意思下決定,即使只是日常生活吃飯這件小事,都已經十分滿足。

獨處是甚麼一回事

大部分人對「獨處」有個誤解,認為「獨處」是可憐、無助的,甚至是性格衍生的問題。如果根據這個說法,井之頭先生之所以經常獨自吃飯,必定是性格有問題,令他在大眾眼中成為「孤獨的美食家」。漫畫主要由井之頭先生的內心獨白帶動,可算是一部意識流漫畫,每當他身在美食的世界,總是能暢所欲言,內心生出無窮無盡的想法,表現得無拘無束;此時,大眾眼中的他雖然只是獨自吃喝,卻是井之頭先生樂在其中的時刻。

獨處不一定等於孤獨,要是你跟大夥兒待在一起,卻完全融入不了,內心的孤獨也是難免;反之,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能以最舒適、自在的方法生活,這種滿足大概就像井之頭先生所形容的「不被時間和社會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的時候,短時間內變得隨心所欲,變得自由,不被誰打擾,毫不費神地吃東西的這種孤高行為,正是平等地賦予現代人最佳的治癒」

文/壹貳

圖片/網上圖片

【神社學】神社的參拜方式

對於鐘情日本傳統文化的旅人來說,拜訪神社就像是到日本必做的指定動作,即使不信奉神道教,也會搜尋一下目的地有哪些富當地特色及歷史價值的神社,安排時間前往參拜。雖然我們本住旅遊、參觀的心態,但進入神社後亦應遵守神社的禮儀及規矩,尊重這種源遠流長的文化。

繼續閱讀 “【神社學】神社的參拜方式"

活在標準之外:看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

在日本社會,「寬鬆世代」專門形容在優越環境之下長大的80後、90後,這種環境導致他們「普遍能力不足」,達不到傳統社會定下的種種標準。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入面的三位80後年輕人,在面對工作、家庭、生活上的難題時,又會怎樣跟社會標準取一個平衡?

衝擊主流的年代

《寬》入面的三位主角坂間正和、山路一豐和道上馬里部,都是第一批接受寬鬆教育政策。日本政府當時希望一洗多年來刻板填鴨式教育,減少功課,上課學習日縮短至五天,重點培訓學生思維,讓學生靈活學習和運用知識。然而,政策推出以來在社會上備受爭議,有輿論批評他們「不捱得」、「不懂人際交往」,在寬鬆的教育制度下成長導致「普遍能力不足」

山路是位小學老師,面對學生頭頭是道的他,私下卻是位性格內向,不擅交際,對事業或者異性較被動的人,即是現今社會標籤的「草食男」。「草食族」專指一些對生活無甚麼要求和熱情的人,他們以一種消極的態度過活,例如在工作上無野心,面對人際關係顯得徬徨無助;由於這些表現顛覆傳統日本男子的形象,引起社會討論,並歸因於他們的成長環境及教育政策。

除了在學習、工作能力上被評為不及格,「寬鬆世代」另一特點就是較上一代強調自我,同樣在「寬鬆世代」下長大的柚鳥(正和的妹妹)剛大學畢業,正為找工作感到苦惱,面對實習時被同事冷落感到不是味兒,最後選擇當酒吧侍應,選擇可以在一個可以能做到真正自己的地方。在傳統社會眼中,柚鳥這位大學生,初投身社會理所當然遇到挫折,亦如正和所說,「不會有一間你喜歡的公司,也不會有公司喜歡你」,沒可能想像能在工作中做到自己。然而,柚鳥卻認為忠於自己的選擇才算是找到自己,到Girls Bar當侍應才找到自己。

傳統VS現代

劇中的主角都是接近30歲的年輕人,在職場上已經打拼了一段日子,被視為應該是一個「完美的成年人」,然而劇中的三位主角卻與社會所謂的標準背着走,山路是「草食男」,馬里部終日無所事事,到處兜搭路人光顧色情場所,完全不是一位丈夫和父親的表現。至於正和,他既是寬鬆世代,面對事業發展、結婚等這些人生議題亦表現得徬徨和充滿壓力;另一方面又會用上一代的方式教訓下屬山岸,最終被指職權騷擾而被貶職,由此道出一個問題:究竟這代人應該怎樣在傳統和現代的方法中取得平衡?

在正和的婚禮,當他知道小茜和他的上司有外遇,於是在行禮當日中途離場,拒絕為了完成傳統禮儀,或者為滿足雙方家庭而堅持繼續婚禮;而小茜堅持向賓客敬酒堅持要嫁給正和;這個婚禮場面都是充滿瑕疵、不像樣;但是傳統和現代,自我與集體之間的融合,或許就像這場婚禮般七零八落,卻是兩代人相處的方法。

山路教青春期課堂時,提出「究竟所謂完美的大人是否真的存在?」的問題,第一代的「寬鬆世代」既要承受上一代對他們的標籤,同時要開始在職場、社會上作一個榜樣,這句提問可算是寬鬆世代的辯護;即使是成年人,亦會有好像麻生叔這些感情、家庭生活「一塌糊塗」的人,就連參加婚禮都會遲到和迷路,雖然表現不出一個成年人「應有」的表現,但成年人也會犯上年輕人會犯的錯,給予寬鬆、原諒的空間比起責備和批評都來得恰當。

有人堅持下一代應該遵從社會的標準和傳統,有人卻欣賞年輕一代的自我,怎樣才是年輕與傳統一代之間理想的相處方式?或許就如劇中正和跟小茜的結婚相,各人穿上依循傳統穿上和服,老一輩看起來嚴肅正經,年輕一代則東歪西斜擺甫士,兩班不同世代的人,卻可放在同一張相片,以自己最舒適的方式生活。

文/壹貳

圖片來源/劇集截圖

【神社學】鳥居~區隔神域與俗世~

說到神社,神社裡甚麼東西最令你印象深刻?神社的本殿、用來旁身的御守,還是寫滿願望的繪馬?對我來說,最能象徵神社的事物就是 ー鳥居。 繼續閱讀 “【神社學】鳥居~區隔神域與俗世~"

從《最糟也最棒的書店》思考「完美」

一粒鑽石,從甚麼角度看才是它最真實的面貌?從哪個角度看才是最完美呢?

由中學開始,我感到跟周遭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進入社會之後,這種感覺更加明確,應該說是發展到極致。會有這樣的感覺,可能是出於我跟每個人眼中的「真相」及「完美」有所出入。

不論在學校裡,還是在社會裡,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學習到的、眼見的事情就是真相,取得100分就是完美。周遭的人都用同一標準去看待眼前的事情,令我難免有點弊悶。我認為大家之所以會有「完美」的想法,是因為大家都將自己眼前所見所聞,都當成是真相的全部。

在我的世界裡,真相是一粒巨大的鑽石,從不同的角度看這粒鑽石,因切割面、反光面的不同,也會逞現出不同的面貌。我們可以下意識去走多幾步,從更多角度去觀賞它,但總是無法綜觀其各個面向。因為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相信自己眼前的人、事、物都不可能是完全真實的,這種「失真」並不是指出於虛偽或喬裝,而是人和事物本來就可以有超過一個面向。可能因為抱有這樣的想法,就不會有所謂的標準及「完美」,令我跟別人對事物的看法大相逕庭。

真相是一粒巨大的鑽石,從不同的角度看,也會逞現出不同的面貌。

曾經有朋友認為我這種「真相及完美均不存在」的想法太負面消極。事實上,這樣的想法不會令我覺得既然沒有完美, 就不再用心做事;沒有真相就甚麼都懷疑一番。接受了缺憾及模糊的面向,人和事物反而顯得立體,甚至有一種魅力。猶如影子可以令光面更明確,有黑暗才有光明。沒有相對的存在,單靠其中一面而存在的事物只會平淡乏味。在美好與糟糕之間取得平衡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在我看來,這種平衡比單向地追尋完美更困難。

松浦彌太郎在《最糟也是最棒的書店》中提到,最棒的事物,換個角度來看就是糟透的;最糟的事物,換個方向來看卻是極美好的。我尤其喜歡松浦這個觀點,感到深切的共鳴。如果反思生活上遇到的各種人和事,就會體悟到許多事情並非只有一個面向。他於書中又提到:「眼睛所見的並非全部,能看見的都是很小的事,能看到存在背後那巨大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最棒的部分並不是那麼容易就看得見。」雖然這未必是作者的想法,但從這種「眼見的完美亦非完美」的角度來看,要是只追求或滿足於表面的完美,忽略了看不見的重要意義,所謂的完美亦不能稱之為完美吧。

也許像我這種走在邊緣的人,才會有這種「缺憾美」的想法,而不認為這是自我安慰。在生活上,我經常在進行某些事情時,也會捨不得抹去污點。例如畫畫時,總會有錯手的時候,但有時這類小小的錯失,為畫面帶來微小的不和諧,反倒讓我不捨得去修正。松浦彌太郎在書中亦有提到,他選書的標準是「最糟也最棒的書」,而不必是完美、大受好評的書藉,聽到這樣的選書概念,我反而覺得充滿吸引力。

在看不到的地方也好,看得到的缺憾也好,也存在著某種意義。若然可以用開放的態度擁抱缺憾的存在,不論看自己、他人及事物,也會有許多新想法及新創造。然而要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我還在努力學習當中 。

圖、文/零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