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細數4部以古埃及為題的電影

云云電影題材之中,總有些元素、歷史特別受歡迎,多次被選作以不同形式或表達手法呈現在銀幕之上。古埃及的歷史、傳說就是其中之一。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這幾部電影,就提及了不少埃及歷史、神話,一起來看看在電影銀幕下,這些題材怎樣化身為一個個獨特的故事。

《The Mummy》

古埃及歷史,當然有金字塔、木乃伊,而講到有木乃伊的電影,當然要提《The Mummy》系列。由第一集《The Mummy》、第二集《The Mummy Returns》以及第四集《The Mummy》(第三集《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中的Mummy不是埃及的木乃伊,而是奏始皇和兵馬俑的故事)。在第一、二集中,都以Brendan Frase飾演的Rick及考古學家Evelyn闖進陵墓,意外釋放古埃及時期因為犯下禁忌而被活生生製成木乃伊的惡靈;而到了第四集《The Mummy》,男主角由Brendan Fraser變為Tom Cruise主演,緃然戲名與1999年推出的一樣,但主角換人,故事與前面幾集不帶連貫,內容也可重新包裝,發生的地點更不再只局限於那些文明的發源地了。

五千年前,埃及公主Ahmanet本來有望繼承為女法老王,後來因為法老的新生兒出現,令她無緣登上王位;Ahmanet不甘失去王位繼承的資格,決定求助於死神塞特。然而,Ahmanet在行刺法老和他的新生兒後,被侍衛逮着,Ahmanet結果被製成木乃伊,長埋地底;來到今日,主角Nick和考古學家Jennifer在伊拉克時,意外發現並把她釋放。電影固然以木乃伊為主要題材,除了講述這些人因為生前犯下禁忌而被活活製成木乃伊外,當中提到法術、咒語喚醒這些亡魂,甚至用到前世今生的概念,貫穿這些甦醒的木乃伊和現世的人之間的關係,把埃及文明中對靈魂、肉身這些概念靈活運用,重新包裝成一個冒險故事。

 

《The Scorpion King》

如果要提《The Mummy》系列,那麼也要提及它的外傳系列:蠍子王傳奇。這部電影有別於《The Mummy》,不再是由現代人把古埃及人的故事挖掘,而是直接把時空跳到古埃及時期。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俄摩拉城的城主Memmon,因為手握重兵令他成功侵佔附近不同部族,雄霸一方;然而,由於統治手段殘暴,部族的人都紛紛反抗他,而故事正是由這個為了對抗殘暴政權的英雄人物說起。

Memmon之所以能百戰百勝,除了重兵坐陣,最重要的其實是身邊有位能預視未來巫師,她不但是Memmon的得力助手,更是Memmon軍隊的精神支柱,每次出戰的士兵多少都依着巫師的說話而士氣大增,讓他們攻無不克。部落聯盟經過多次與是Memmon正面迎擊而失敗後,最終決定派殺手暗殺Memmon,而這個殺手就是主角:沙漠戰士Mathayus。Mathayus潛入是Memmon的宮殿後捉走巫師,希望藉以剷除是Memmon的左右手;在擄走巫師的路途上,Mathayus漸漸得悉,巫師並非真心信服Memmon,只是無可選擇下才幫助他。Mathayus在路途上遇到其他部落,他們只是懼怕Memmon而選擇在另一角落聚居,只是這種安逸並不會阻止Memmon的野心;在Mathayus的游說下,Mathayus得到聯盟的幫助,成功聯手推翻Memmon政權,最終成為蠍子王。電影中所描述的蠍子王,一直都只是處於傳說的階段;然而,近年有考古學家指出,蠍子王並非只出現在傳說中,而是真實存在於古埃及時期!

 

《Exodus: Gods and Kings》

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時期,當時的希伯來人在埃及為奴已長達四百年,一直為埃及人建城市、雕像。在埃及一個地區,比東,是希伯來人日夜為埃及人建城的地區,不時傳出希伯來人因為不滿為奴而出現暴亂的情況。當時法老王兒子Ramses,身邊有位好兄弟Moses,頂替Ramses到比東觀察民情。Moses到比東視察的這幕,除了稍為交代了Moses沒有階級,關顧人民的作風外,同時,Moses亦在此行發現自己的身世,以及真正身份是一個希伯來人。

事件最終傳到當時成功繼位的Ramses耳中,Moses這趟發現身世的旅程,成為他與Ramses關係惡化的分水嶺,Moses由將軍變成一個階下囚被流放。Moses輾轉下最終決定找回希伯來人,決定帶領族人逃離埃及人的奴役,踏上重返家鄉迦南之旅。電影明顯是講述聖經中的〈出埃及記〉,當中有部分情節亦呈現在電影中,包括聖經所記載的十災:血災、蝗災,以及埃及人的長子死去而希伯來人家中的長子,就因為災難來臨前在門框塗了羊血而避過一劫的事。希伯來族長當日在Moses比東之旅中,曾說過他是重新拯救族人脫離奴役的領袖;而Moses由起初不相信預言和神,到後來聽到見到有神的出現,但覺得神對世事只是袖手旁觀,眼見百姓受苦亦無動於衷,直到最後,在他眼前出現的一個個神蹟,他選擇相信,相信神幫助他拯救了族人。

 

《Gods of Egypt》

這部電影不再是講古埃及人,而是講古埃及的神。在古埃及的神話時代,當時是神與人類共同生活的年頭,當時由兩個神包括歐西里斯和塞特,分別負責管理不同領域;塞特負責看管沙漠,長期生存在孤獨、冷清的環境,讓塞特十分不滿,決定殺害歐西里斯並侵佔他所管治的地方。當日正當歐西里斯準備把王位傳給兒子荷魯斯時,這位沙漠之神塞特不惜大舉帶兵殺到,先把歐西里斯殺害,再跟這位即將上任的新王荷魯斯決鬥;然而,荷魯斯因為不敵塞特,被他挖掉雙眼,而塞特取而代之成為新王。

荷魯斯被塞特打敗後,失去雙眼令他失去神力,更被塞特驅逐出去,而荷魯斯的眼睛被收藏於塞特的寶藏庫之中。雖然如此,荷魯斯幸好得到人類Bek的幫助,為了幫助荷魯斯取回眼睛,Bek不惜勇闖這個寶庫的重重機關,最後不但成功為荷魯斯取回眼睛,更助他恢復神力,成功推翻塞特,重新奪回王位。電影的著墨點完全放在埃及神話之中,電影中所描繪的神各自有擅長和負責掌管世間萬物的能力中;此外,為了突顯他們作為神的身份,刻意造出比人類高大的模樣,透過大小比例突出凡人與神之間的分別。

文/壹貳

圖/網上圖片

【電影】《Sound of Metal》 – 重塑內心的聲音

對於樂手而言,失去聽力就尤如失去靈魂。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Sound of Metal》,講述樂隊鼓手Ruben,突然失去八成聽力後,不但無法繼續玩音樂,就連日常生活都受影響。這次生命中的巨變,對Ruben造成很大打擊,究竟他怎樣透過這次變化,重新接受自己? 繼續閱讀 “【電影】《Sound of Metal》 – 重塑內心的聲音"

【Music Picks】盤點5首電影歌曲:一聽立即記起經典片段!

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除了劇情、選角、畫面,還有一樣不可或缺的元素:音樂。電影入面的某個畫面,配上音樂、歌詞及旋律後,令整個情節看起來更夭心夭肺,留下深刻印象;日後再次聽到這首歌時,你第一時間記起的可能就是那套電影,那個情節。 繼續閱讀 “【Music Picks】盤點5首電影歌曲:一聽立即記起經典片段!"

【#電影】《Once》 – 人生過客所留下的課題

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電影《Once》,講述的不止是男女主角這兩個失意的同路人,在音樂上找到共鳴;兩人從相遇到分離也提醒我們,由當刻懷着各自的理想向對方道別時,他們也就注定要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過客。這些人生中的過客,雖然不會陪我們走完人生的路,但注定給我們留下一些課題。

生命中那些啟發你的人

電影一開始,男主角(由愛爾蘭樂隊The Frames的主唱兼吉他手Glen Hansard飾演)拿着結他,站在都柏林一條人來人往的街道Busking,直接帶出街頭音樂這個主題。街頭音樂讓表演者和聽眾的距離拉近,男女主角就是在這個機會下互相認識,站在男主角面前的,就是一位欣賞他歌曲的捷克女孩(由捷克女歌手Markéta Irglová飾演)。兩人憑着音樂相遇相知,由街頭相遇到後來坐在樂器店合奏,再到最後合作灌錄一張專屬的音樂專輯,彼此成了對方的知音人。

男女主角因為音樂相遇,也因着音樂而結束彼此的關係。男主角最後決定赴倫敦尋找前女友,至於女主角,她在錄音室沒有答應跟男主角離開都柏林一同追夢,選擇了等待丈夫來到都柏林展開新的家庭生活。這一次街頭上的相遇,雖然沒有參與見證對方的新生活,但讓他們更楚清自己的夢想和目標,男主角下了一個以前猶豫未決的念頭,至於女主角,亦下定決心要買一部鋼琴。來到電影結尾,女主角坐在鋼琴前望窗,留下來的不是遺憾,而是感激對方在自己人生中出現過的那些場景,為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風景。

拍攝取鏡真實、自然

這部小成本的獨立製作音樂電影,拍攝器材只有兩部手持攝錄機,畫面看上去雖然相對地較粗糙,但男女主角間的相遇、發生的事反而顯得更真實,男主角站在街道Busking,茫茫人海中女主角駐足聽表演;這種方法既能取得觀眾們逛街時聽Busking的共鳴,要是你是個玩Busking的音樂人,感受定必更深刻。

除了拍攝器材從簡,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巧妙安排,就是兩位主角的名字。電影中未有刻意提到主角們的名字,反而只是強調那個人的身份,例如他是樂隊結他手、鼓手,或者男主角的父親等等;這種安排既能製造疏離感,也正好把電影聚焦描繪人生過客這個主題。這部電影要給觀眾的不是一種幻想,而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種用音樂找到現實生活中失意的同路人,以及目送生命中過客離開的感受、經歷。

男女主角最終下定決心追尋自己的理想,成了對方人生中的過客;試想像,要是他們沒遇上彼此,這一切注定不會發生;而當這一切發生時,他們也注定只能是一場過客⋯⋯

【#電影】《Lady Bird》:每個人專屬的成長部曲

成長,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在這段歷程中,我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擺脫框架,只管一股拼勁向前衝,有時連身邊人的說話都聽不入耳;然而,在這段不惜一切追夢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忽略些甚麼?

回頭才看見最美麗的風景
女主角Lady Bird,出身於美國一個小城沙加緬度,來到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年,也即將踏入18歲的成年之旅。電影主要聚焦Lady Bird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作為準成年人的她,急切渴望自己能脫離這個家庭獨立起來;Lady Bird這個名字,就是女主角為自己起的小革命,比起父母給她的名字Christine,她更希望大家記得自己獨特的名字。除了名字,Lady Bird在生活細節上,以至人生目標上都表現得自我又任性,經常與媽媽唱反調,為了實現到紐約讀書的夢想,即使媽媽多次向她提及家庭出現財政危機,她依然希望家裏能資助她。

電影所描寫的Lady Bird,並非那種不顧一切離家出走的叛逆,反而是每個人或許也曾經歷的情況;當下的我們太清楚自己「想要甚麼」,為了達到自己理想而不顧身邊的一切,忽略了我們「已經有甚麼」,忽略了那些當我們只顧着向前衝時,在我們身邊如影隨形地出現過的人和事。Lady Bird對於家庭、家鄉諸多挑剔,在她眼內這些習以為常的人、景物都充滿缺點: 房子不夠大,父母不夠富有,出生地不夠「文化氣息」,所以她只盼遠走到紐約讀大學。Lady Bird最終如願離開出生地,來到她一直嚮往的、充滿「文化氣息」的都市;此時的她心中卻默然生出思鄉想家的情懷,記起那座小城的每幀風景。

電影聚焦的並非一個沉重又宏大的敘事,而是一幕幕熟悉的日常生活畫面,輕描淡寫地道出每個人生活上的隱憂,以及每個人也曾經歷的話題:成長。每個階段的成長,也必然有離別;這些離別,未必是生與死來得那麼沉重,可能是為了理想而分道揚鑣;但每個看似平淡的細節,往往藏着一絲絲揮之不去的傷感……

母女相處:現實VS憧憬
電影另一個著墨,就是Lady Bird和媽媽之間的關係。電影開始就是兩母女面向對方睡在同一張床的畫面,由兩人在房間到車廂內,本來一幕幕温馨和諧的畫面,到後來談及女兒前途問題時,一刀刺中彼此的分歧,每句話都在互相挑釁對方。整部電影之中,母女二人不時也因前途問題的分歧而發生爭執,Lady Bird渴望得到媽媽的認同,小至買一件衫,大至選一間大學;然而,媽媽每次都告訴女兒現實的限制,覺得女兒沒有考慮到身邊的人,把一切想像得太離地。在每段小對話之間,彼此也急於向對方灌輪自己的想法,同時間也覺得對方忽視和否定自己的價值觀。

電影的角色設定在青少年時期,這段時間的我們對未來滿懷目標,很多時想做就做,一股拼勁往前衝,賴理身邊的所謂限制,這是任性,也是青春。Lady Bird每次希望媽媽支持她、認同她,但每次媽媽給她的勸諌不單止聽不入耳,反而成為了Lady Bird堅持自己的動力,令她更急不及待飛出去實現自己心中的信念,證明這一切。然而,當Lady Bird成功到紐約讀書,達成心中的目標時,卻開始想念自己的過去,其中包括自己的名字;Lady Bird向大學同學自我介紹時,不再強調自己是Lady Bird,而是沿用父母為她改的名字:Christine。這正好呼應電影開頭,女主角多次強調自己叫Lady Bird。她不再像以往般渴望逃避或者抹掉自己的過去、自己的出身,而是承認和接受這個「最原來的自己」。當天的Lady Bird奮力掙脫枷鎖束縛,對當下環境的不滿成為她奮發前進的動力,終於展翅高飛達成夢想。然而,裝載着她過去的回憶、經歷,包括家鄉沙加緬度,還有自己的家人,終究都是成就今天的自己的一部分。

Lady Bird最終成功追尋自己的理想,來到新地方,卻驀然回首,才發現當天自己嫌棄、一直渴望擺脫的一切,才是最美麗的風景。

【占星學】你認識你自己嗎?給12星座探索自我的心靈電影

在家裡防疫已有一段頗長期間,煲劇、看電影已漸漸成為日常事。平日活在喧鬧的社會當中,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花時間去認識自己。在這段與世隔絕的日子裡,不如來一趟自我探索的旅程吧!這次我們就借助星座特質挑選出專屬每個你的電影,大家可參考自己的上升星座、太陽星座、月亮星座,或者星盤上較突顯的星座能量來選擇啊! 繼續閱讀 “【占星學】你認識你自己嗎?給12星座探索自我的心靈電影"

【動畫】《1/2的魔法》藏在現代人心中的魔法

彼思工作室最新動畫《1/2的魔法》以兩兄弟為主角,講述二人為見去世的父親一面,展開驚險的魔法旅程。彼思動畫引人入勝之處,在於故事靈感多由創作人員的親身經歷而來,而《1/2的魔法》的設定便來自於編導 Dan Scanlon 的人生經歷,令故事略帶平凡,卻真實得賺人熱淚,更帶出了多個觸動人心,猶如魔法般的信息。跟主角Ian及Barley一起經歷的這段奇幻旅程中,你又得到多少感悟呢?

文章含大量劇透,請小心享用~繼續閱讀 “【動畫】《1/2的魔法》藏在現代人心中的魔法"

【#電影】《挑戰者一號》:真實的虛擬世界

虛擬與真實,本來就是兩個對立的元素。面對無力改變的現實環境,人們會選擇逃避,而虛擬世界就是其中一個出口。《挑戰者一號》的國度,人們同時存在於現實與虛擬之間,人們既活在現實生活中,亦可透過VR置身於虛擬世界中,甚至透過虛擬世界的一切,改變現實生活。 繼續閱讀 “【#電影】《挑戰者一號》:真實的虛擬世界"

【#電影】《情陷紅磨坊》:華麗舞台下尋找真愛

講到歌舞電影,你或許會記得經典的《Chicago》,或者近年上映的《La La Land》;在這類電影,觀眾能藉着入面的特定「語言」(音樂、舞步)去理解劇情和角色間的關係。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2001年上映,講述發生法國巴黎的風煙之地:紅磨坊的一個愛情故事。

紅磨坊:裝載人類原始慾望

紅磨坊於1889年於法國巴黎的皮加勒(Pigalle)開業,當時人們經歷戰亂,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人們都想找個寄托去逃避、宣洩這個不安的現實環境;紅磨坊就成了以歌舞、性作招倈的酒吧,也是一個讓人們放緃權力、慾望的地方。電影入面,平日看起來賓賓有禮的伯爵,為了要得到Satine,用盡一切手段,用金錢利誘班主,更著他的跟班殺掉Christian。平日披着的華衣美服,外間看起來冠冕堂皇的身份、權力、地位都只是一個掩飾慾望的假象罷了。

由電影場景大致可想像到紅磨坊的模樣,一片金光閃閃,紙醉金迷的生活,彷彿跟巴黎街頭互相割裂,顯得十分「離地」,紅磨坊當時以馬戲團風格的夜總會經營,交際花為了取悅男士,就會在台上跳康康舞(又稱大腿舞),極具情色挑逗意味。紅磨坊建築經歷過1915年的大火後重建,接續又捱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來到新時代,這一切都變得不合時宜,昔日販賣情色的文化不復再,只剩下一些見證昔日的標誌性舞步和表演藝術,由舞者們承轉下去。今日的紅磨坊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觀光景點之一,人們來到可以欣賞嶄新的表演藝術。

(Credit: https://bonjourparis.com/)

缷下華衣美服追尋真愛

電影背景來到19世紀末的法國巴黎,當時在紅磨坊紅極一時的女明星Satine(Nicole Kidman飾演),為了要成為知名演員;要做到這一步,先要被社會上的權貴看中,願意大灑金錢作投資。Satine本來處心積慮要向伯爵獻媚,希望令他出資贊助由自己主演的戲。至於男主角,出生於中產家庭的詩人 Christian(Ewan McGregor飾演),為了實現創作夢想,獨自來到巴黎,憑着對音樂的敏銳觸覺,獲介紹到紅磨坊夜總會編寫歌舞作品。初到紅磨坊的Christian,面對眼前燈紅酒綠的場面,舞台上的華衣美服,一下子沉浸在這個人間天堂,以及他一見鐘情的Satine。

Satine在表演時,誤打誤撞把Christian當成伯爵,兩人的相遇就在這場誤會之中開展。Satine起初對於Christian的愛也無動於衷,經過Christian向她多次表白後,她終於感受到真愛是甚麼一回事。

然而,這一切並未有如願發生,早在Satine第一次表演時,早已交代Satine患上當時的不治之症肺结核病,悲劇結局也注定要出現,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Christian目送着Satin在他手上死去,眼前的一切就如電影開頭的模樣,紅磨坊瞬間不再璀璨,就連整個巴黎都陷入一片灰暗之中……

Christian和Satine在紅磨坊從邂逅到分別,昔日追名逐利的Satine,遇到Christian領悟到真愛,卻相遇在錯誤的時間……

文/壹貳

圖/劇照、網上圖片、Nexflix截圖

【#電影】《黑暗對峙》:黑暗中選擇堅持

二戰時期,希特拉大舉進攻歐洲多國,以波蘭為始,歐洲多國相繼淪陷,英國當時面對德軍步步進逼,朝野紛紛就此事立即想出對策。邱吉爾接替張伯倫成為英國首相後,並未有採取張伯倫及黨內主張講和的策略,反而選擇奮力抗戰。電影《黑暗對峙》講述在此背景下,邱吉爾如何選擇以扭轉局面,並想出著名營救英軍的行動:鄧寇克大行動。

繼續閱讀 “【#電影】《黑暗對峙》:黑暗中選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