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SEARCHING:你眼前的就是真相?

電腦的記憶可以Delete,但無法洗去回憶帶來的傷痛;電腦會提示我們一些特別日子,但傷痛卻無時無刻提點它的存在。電影《SEARCHING》以父親David找尋失蹤的16歲女兒Margot的故事為藍本,由網絡上的搜尋功能開始說起,引伸互聯網帶來的問題。 繼續閱讀 “【電影】SEARCHING:你眼前的就是真相?"

【電影】《Trainspotting》: 青春是一場叛逆

《Trainspotting》的第一、二集分別在1996年和2017年上映,故事講述四位蘇格蘭年輕人的故事,兩集相隔廿年,正正記錄了四位主角人生的黃金時代,由昔日的黃毛小子變成中年大叔。青春,也許就是那段你看來「不堪回首」,現在卻無法重新倒模的時光。

青春是一場叛逆

人生的黃金時代最該做的是甚麼?有一份正職、建立事業、供樓、供保險⋯⋯但對於《Trainspotting》的四位主角Renton、spud、sick boy和Begbie來說,終日窩在屋內聚首吸毒,與毒友們聚在一起不務正業、無所事事,就是他們每天的正經事,就是現時社會眼中的「廢青」,甚至更差。電影不時以Renton作旁白帶領劇情,或者用以展現他內心的感受,當中亦用到不少鏡頭,讓觀眾更易於代入一眾主角們在吸毒的迷幻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游走。

在這段漫長的沉淪中,Renton決心戒毒、找一份工作,重回社會大眾的正常軌道,昔日的這群孤朋狗黨,在他眼中已經變成負累。Renton最終選擇背叛朋友,決定獨自搶去販毒後本來平分的錢,這或許跟他之前「洗心革面」、重回社會正軌的舉動完全矛盾;然而,他所選擇的人生,不是某某來定義的好或者壞,就是如他所說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omething else.’。

償還年輕時的債?

來到《Trainspotting 2》,昔日的黃毛小子已經變成中佬,電影除了偶然加插一些第一集出現過的畫面,亦大多聚焦在現實世界,正好配合經歷廿年光陰的四位主角,不像以前般終日沉溺在毒品的世界中。在主流價值中,他們過去的日子都是虛耗青春。四位主角Renton、spud、sick boy和Begbie各自帶着青春時期的回憶、仇恨重聚一起,Renton前半生的光陰建立的事業、婚姻,最終歸零,帶着主流價值中的「失敗」由荷蘭回到蘇格蘭,剩下的只有跟spud和sick boy的友情,同時亦要面對Bedgie的尋仇清算。

Renton廿年前作的選擇:偷錢後重新過新生活,結局卻未如他當日所想,他雖然未至於重投吸毒的生活,但始終跟spud和sick boy待在一起,今次更要逃避剛逃獄不久的Begbie;Renton嘗試對原有的生活作出改變,選擇重回社會定義的軌道,又有誰保證這必定是一條「人生勝利」的路?這彷彿又回應了Renton說的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But why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人生應該是怎樣?計劃、跟隨社會或大眾步伐而行的人生又是為了甚麼?在大眾眼中,人們應該把握青春的黃金時代,為自己籌劃未來,這才算得上成功。但是,這些主流價值和認同,怎會有資格指點你的人生?

文/壹貳

圖/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