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School of Rock – 用搖滾找回你的初心

提起搖滾Rock & Roll,不少人對這種音樂有一種既定形象:叛逆、嘈吵、型、壞等,至於玩band的人就是那些「發夢」、「逃避現實」和「不設實際」的人。如果把搖滾和學校兩個徹然不同的元素結合一起,又會變成怎樣?今次介紹這部電影《School of Rock》,雖然已經是2003年的作品,但入面的內容和信息,即使到了現在這刻仍然值得我們深思。

打破規則的框框=叛逆?

電影一開首就交代Dewey和他的樂隊在台上表演,台上的Dewey看起來十分忘我,幾乎把台上的其他隊友的焦點都搶過來;然而,Dewey的投入並未有感染到觀眾,甚至惹來聽眾的嫌棄,最後更被隊友私下投票把他換走。本來生命中只得搖滾樂的Dewey被隊友從自己建立的樂隊趕走,逼得他要找方法維生;此時,Dewey意外接到小學校長Mullins的電話來找他的室友Ned當代課老師,財政拮据的他決定冒充Ned當代課老師。

被社會主流形容為無貢獻、經常發搖滾白日夢的Dewey,來到一間要求學生們做出好成績,保持良好操行的名校,這就是一個主流VS非主流,叛逆VS蹈矩的強大衝擊。Dewey首天踏進課室,眼前是一班習慣對成年人唯唯諾諾、聽教聽話的小學生,課室牆上貼着的就是老師給同學的評分表。然而,當Dewey來到後,一切徹底改變,學生不再只是坐着上沉悶的課堂,而是每天用少量時間學習搖滾樂理論、類型,大部分時間就用作夾Band,直至他們各自有不同崗位,成功經營一隊樂隊。

殘酷又虛偽的成年人世界

對不熟悉搖滾樂的人來說,覺得它是種發洩情緒、嘈吵,甚至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音樂,這種人們對搖滾的既定形象,惹來不少人對它的誤解。Dewey與同事閒談間,得悉校長有次在同事面前唱醉,並站在枱上聽着搖滾流行曲大唱大跳一番,Dewey知道此事後,本來想藉着再帶Mullins到酒吧喝酒放鬆一下時,順勢說服她答允讓他能帶學生走出校外參與搖滾比賽試演;怎料,這些校外談公事的機會,卻讓Mullins在Dewey面前毫不忌諱訴說心底話:她的壓力全來自於家長們,為了要應付家長們,也逼不得已對自己的下屬多番要求,讓自己變成一個難以接近,甚至惹同事討厭的人,外面看起來強硬又嚴謹的校長,有時也嫌棄自己變成自己本來討厭的人⋯⋯

Dewey在在鼓勵學生時說過,搖滾是從心把自己情緒寄托在歌曲之中,帶動觀眾,讓觀眾明白你想說的內容和情緒;搖滾不但是讓你發洩情緒的渠道,更是一個面對自己真實情感的機會。這個信念最終由Dewey帶領學生們在舞台上用行動一一實現,學生的演出令一眾父母們明瞭仔女的真正想法,同時讓台下的聽眾感受這種最忠於自己想法的赤子之心。

文/壹貳

圖/《School of Rock》官方劇照

【#電影】《Yesterday》 – 當這些流行文化消失時⋯⋯

最近上映不久的電影《Yesterday》,光看戲名,大概猜到劇情與英國經典搖滾樂隊The Beatles有關。電影由一個平凡的晚上,全世界突然停電10秒展開,部分知名的流行文化在當刻離奇消失,但這反而是主角Jack Malik的開始⋯⋯

「消失」的Beatles

在那個世界大停電的晚上,電光火石的10多秒之間,主角Jack Malik被巴士撞到,而就在那刻,一些知名的品牌、樂隊、書籍等流行文化離奇「消失」得無影無跡,英國經典樂隊Beatles就是其中之一。Beatles這隊如此真實存在於這個我和你所身處的現實世界中,試想像《Hey Jude》、《Yesterday》入面琅琅上口的歌詞從未出現過,這會發生甚麼事?

Beatles的「消失」,反而成了Jack的開始。Beatles在音樂、流行文化中的角色舉足輕重,但在世界大停電後完全消失;直至Jack車禍出院後,在朋友面前演唱《Yesterday》,反而被當成自己的創作,當時希望藉着唱作成名的他,決定用Beatles的歌。Jack深知自己只是翻唱歌曲,但由於大眾不曾聽過《Yesterday》、《Hey Jude》,這些經典歌曲反而讓Jack冠上了創作歌手之名。暪騙大眾是否Jack想要的結果呢?他想得到的是他創作而獲得的肯定,抑或只是台下觀眾為他歡呼的虛榮感?

迷茫中重回昨日的生活

自小熱愛音樂的Jack,一直以來在Suffolk這個小郡嘗試演出,他的兒時玩伴Ellie半兼職成了他的經理人,陪住他到處尋找演出機會。為着尋找更多演出和成名機會的Jack,後來想到趁着世上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了Beatles是誰,決定用他們的歌變成自己的創作。結果Jack由最初接受Ed Sheeran的邀請作暖場嘉賓,到最後一躍成為知名的唱作歌手。Jack達成了他最初的目標,然而,除了全球為Jack Malik這個名字而瘋狂,Jack似乎對自己的仕途、成名之路都帶着疑惑和迷茫。

成名後的Jack,事事離不開經理人的計劃和日程,由Suffolk遠度來到大城市,要被捧紅成世界知名歌手,必定要沾上大明星走紅的經理人策略、市場營銷團隊;但這種與世界接軌的走紅方式,並未有令一直想成名的Jack很習慣,反而令他愈做愈疑惑。難道,這並非他真正想要的?直至Jack最後在台上緊接Ed Sheeran演出時,他向觀眾、Ellie坦白說出心中所有話,包括自己「創作」Beatles的歌,還有對Ellie的感情,對Jack而言反倒是一種釋放,正如說真話,才是真正讓自己快樂的原因。

面對前路的迷茫和不確定,Jack最後的選擇並未有讓自己跌進《Yesterday》歌詞入面
Why she had to go I don’t know she wouldn’t say/
I said something wrong, now I long for yesterday
他清楚明白心中那份肯定和信心,早就在身邊;有Ellie跟他一起走,就是真正讓他快樂和有把握的事。

文/壹貳

圖/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