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80後童年愛看的動畫,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龍珠》、《美少女戰士》、《男兒當入樽》、《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等經典作品。時至今天,這些作品依然經常重播或推出新周邊,人氣歷久不衰。其實,除了這些經典之外,還有許多精彩作品均陪伴著80後成長啊!以下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中,哪些曾與你度過下課後的時光?哪些曾令你周末等著看? 繼續閱讀 “【動漫】不止龍珠&美戰!這些80後童年回憶你看過多少部?"
標籤: 日本文化
【#音樂】80’s City Pop – 繁盛又璀璨的年代
隨着近年吹起Neo City Pop曲風,吸引了不少人開始重新尋回盛行於日本70年代中至80年代的City Pop歌曲。提到這種曲風的歌曲,最為人熟知的,或許是竹內瑪莉亞(Mariya Takeuchi )的〈Plastic Love〉;除了這首歌,今次選來幾首City Pop曲風的歌曲,好讓大家能夠回顧一番。
先講一下最能代表特定一個時代、一種文化的曲風,在高度發展的七、八十年代,人們的生活變得富裕,過着燈紅酒綠的生活,一切看似繁盛又熣燦。穿梭於高樓大廈間狹窄的街道,眼看一個個霓虹燈招牌在眼前掠過,沉浸於城市的光影流離之間,人們的內心總是難以找到依歸,寂寞總伴隨在側。
Mariya Takeuchi – Plastic Love
光看歌名,大概想像到這首歌講的是愛情,而且是一種脆弱的、不認真的愛情,生活在城市,愛情關係來得快去得易,傷心過後剩下的就是獨自的孤獨,說服自己也是個忘情的人,遊走於在冷清的街道上⋯⋯
Takako Mamiya – 真夜中のジョーク
音樂聽起來輕鬆、悠閒,但描述的反而是內心一些落空的東西。城市的深夜,與白天熙來攘往的街道相比,總顯得特別孤清,面對寂靜無人的四周,最適合是回憶過往一切,抑或去逃避、忘記你不願面對的東西?
Yumi Matsutoya – BLIZZARD
把歌名改為「暴風雪」,可讓人想像的空間也太多了吧。配合歌曲的音樂,歌曲開首的確有種暴風、雨雪來襲的感覺,但歌曲的節奏感讓筆者聯想到城市的節奏、城市人的步伐;若果把整個畫面配合起來,想到的畫面就是在城市下着傍佗大雨的日子,看着人們撐傘避雨,或者在街道上行走的人趕忙走到大廈內避雨的情境,這一切都是城市專屬的另一番風景。
Taeko Ohnuki – Labyrinth
看到歌名,不禁令人想起2017年Mondo Grosso的同名歌曲(文章詳見:【滿島光 – 迷宮 labyrinth】 人與城市的曖昧拉扯),當時MV找來滿島光在香港取景拍攝;歌曲配合mv場景,令主題十分突出。至於這首80年代的作品,同樣都是以迷宮(Labyrinth)作主題,音樂同樣用上大量電子樂器,造出迷幻的曲風,加上整齊有序的節拍,很配合被困於五光十色的迷宮之中⋯⋯至於迷宮指的是甚麼,大概這就留給聽眾們作解讀好了~
文/壹貳
歌曲來源/Youtube
【動漫】BEASTARS:不同種族,真的能夠和諧共存?
迪士尼數年前曾推出《優獸大都會》,故事將人類以外的哺乳類動物分為肉食動物及草食動物兩個族群,雙方達成了和平協定,彼此不得撕殺,而在這個以「和諧共存」為理想的環境中,卻充斥著歧視與偏見。剛巧在同年,日本動漫界也推出了類似主題的作品——《BEASTARS》(中譯:動物狂想曲),同樣以草食及肉食動物共存的世界為背景,反映出現實社會的種族議題。
《BEASTARS》一方面道出了和諧背後的黑暗,另一方面亦以高中生主角雷格西去道出各種掙扎。這頭有四分一巨蜥血統的大灰狼,因對兔子哈魯產生了微妙的情感,而步步深入了肉草食並存的議題,卻經常在本性、理性與感情之間拉扯,使牠漸漸墜入跟種族相關的禁忌與危機。究竟友情、愛情能否超越種族的鴻溝,達至理想的共融世界?不同種族的生物,真的能和諧地共存嗎? 繼續閱讀 “【動漫】BEASTARS:不同種族,真的能夠和諧共存?"
【手繪日本】富士山登頂挑戰~登上3776米高峰!
在山小屋度過了「沙甸魚夜」後,我們比原定時間提早出發上山~御來光我來了!
繼續閱讀 “【手繪日本】富士山登頂挑戰~登上3776米高峰!"
【手繪日本】富士山登頂挑戰~從五合目出發!
在五合目逛了一會,我們便從五合目的吉田口出發了!雖然山路不算崎嶇,但一路上還是遇到不少險阻啊……!
繼續閱讀 “【手繪日本】富士山登頂挑戰~從五合目出發!"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加班才有存在價值?
上班要準時,那麼準時下班就是錯嗎?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探討日本社會的加班文化,面對職場的潛規則,誰會有東山結衣的勇氣拒絕加班?作為打工仔的你,對於加班文化,又有否從中取得共鳴? 繼續閱讀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加班才有存在價值?"
【手繪日本】富士山登頂挑戰~準備篇~
繼挪威的惡魔之舌登山挑戰後,壹貳&零捌這次要挑戰「日本一」的富士山了!雖然整趟登山路途比惡魔之舌較短,但在登山期間也遇到一些險阻呢~今次就先從路線選擇、登山裝備方面簡介一下吧! 繼續閱讀 “【手繪日本】富士山登頂挑戰~準備篇~"
《日日是好日》從茶道裡感悟人生
喝一口茶時, 你品嘗到的是甚麼?
襌系電影《日日是好日》改編自茶道教授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故事講述對前途感到迷茫的大學生典子(黑木華 飾) 向武田老師(樹木希林 飾)學習茶道的心路歷程, 藉此道出一段段發人深省的生活小哲學。
《孤獨的美食家》 – 獨處是甚麼一回事?
「食物」vs「美食」,後者聽起來除了滿足基本生存條件外,更是能讓人感到愉悅、美好,叫人憧憬,值得期待的東西;所以,一提到「美食」二字,很容易跟分享、大夥兒、派對扯上關係。但是,要是美食和孤獨二詞搭上,又是甚麼一回事?
今次為大家介紹的是日本漫畫《孤獨的美食家》,孤獨vs美食,聽起來很矛盾吧?這個對比聽起來有點可惜:有美食卻是孤伶伶一個在吃喝。整部漫畫講述主角井之頭五郎到訪不同餐廳後,記下品嘗食物的心情和感覺,卻讓我們可從中重新思考兩件事:美食和孤獨。
美食的世界就是井之頭先生的世界
井之頭先生和食物就是整部漫畫的主角,除此以外的人、物不但是故事的配角,更是井之頭先生日常生活的過客。漫畫主要介紹美食和井之頭先生的內心讀白;美食的世界,同時成了井之頭先生的世界,與其把它看成一部介紹地道美食的百科全書,不如視它為一部飲食札記,評價食物的好壞不一定是食家的專利,反之,吃飯是我和你每天必做的事,品嘗好吃的食物不一定需要權威,少人光顧的餐廳不代表它要被否定。
那麼,在井之頭先生心目中,怎樣才算是好吃的食物?他不一定到訪街知巷聞的餐廳,可能只是一間瑟縮街角的小店,或者店面披着沒趕上潮流的裝潢,看似沒標準的選擇,反而是一個接一個驚喜。井之頭先生按着自己當刻的步調和想法選擇餐廳,還有自己一套配搭食物的方式,例如他吃時烤肉選擇不飲酒,油炸食物應該要配碳酸飲品。美食本來就是多元化,人們能按着自己心情和意思下決定,即使只是日常生活吃飯這件小事,都已經十分滿足。
獨處是甚麼一回事
大部分人對「獨處」有個誤解,認為「獨處」是可憐、無助的,甚至是性格衍生的問題。如果根據這個說法,井之頭先生之所以經常獨自吃飯,必定是性格有問題,令他在大眾眼中成為「孤獨的美食家」。漫畫主要由井之頭先生的內心獨白帶動,可算是一部意識流漫畫,每當他身在美食的世界,總是能暢所欲言,內心生出無窮無盡的想法,表現得無拘無束;此時,大眾眼中的他雖然只是獨自吃喝,卻是井之頭先生樂在其中的時刻。
獨處不一定等於孤獨,要是你跟大夥兒待在一起,卻完全融入不了,內心的孤獨也是難免;反之,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能以最舒適、自在的方法生活,這種滿足大概就像井之頭先生所形容的「不被時間和社會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的時候,短時間內變得隨心所欲,變得自由,不被誰打擾,毫不費神地吃東西的這種孤高行為,正是平等地賦予現代人最佳的治癒」。
文/壹貳
圖片/網上圖片
【神社學】神社的參拜方式
對於鐘情日本傳統文化的旅人來說,拜訪神社就像是到日本必做的指定動作,即使不信奉神道教,也會搜尋一下目的地有哪些富當地特色及歷史價值的神社,安排時間前往參拜。雖然我們本住旅遊、參觀的心態,但進入神社後亦應遵守神社的禮儀及規矩,尊重這種源遠流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