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細數4部以古埃及為題的電影

云云電影題材之中,總有些元素、歷史特別受歡迎,多次被選作以不同形式或表達手法呈現在銀幕之上。古埃及的歷史、傳說就是其中之一。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這幾部電影,就提及了不少埃及歷史、神話,一起來看看在電影銀幕下,這些題材怎樣化身為一個個獨特的故事。

《The Mummy》

古埃及歷史,當然有金字塔、木乃伊,而講到有木乃伊的電影,當然要提《The Mummy》系列。由第一集《The Mummy》、第二集《The Mummy Returns》以及第四集《The Mummy》(第三集《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中的Mummy不是埃及的木乃伊,而是奏始皇和兵馬俑的故事)。在第一、二集中,都以Brendan Frase飾演的Rick及考古學家Evelyn闖進陵墓,意外釋放古埃及時期因為犯下禁忌而被活生生製成木乃伊的惡靈;而到了第四集《The Mummy》,男主角由Brendan Fraser變為Tom Cruise主演,緃然戲名與1999年推出的一樣,但主角換人,故事與前面幾集不帶連貫,內容也可重新包裝,發生的地點更不再只局限於那些文明的發源地了。

五千年前,埃及公主Ahmanet本來有望繼承為女法老王,後來因為法老的新生兒出現,令她無緣登上王位;Ahmanet不甘失去王位繼承的資格,決定求助於死神塞特。然而,Ahmanet在行刺法老和他的新生兒後,被侍衛逮着,Ahmanet結果被製成木乃伊,長埋地底;來到今日,主角Nick和考古學家Jennifer在伊拉克時,意外發現並把她釋放。電影固然以木乃伊為主要題材,除了講述這些人因為生前犯下禁忌而被活活製成木乃伊外,當中提到法術、咒語喚醒這些亡魂,甚至用到前世今生的概念,貫穿這些甦醒的木乃伊和現世的人之間的關係,把埃及文明中對靈魂、肉身這些概念靈活運用,重新包裝成一個冒險故事。

 

《The Scorpion King》

如果要提《The Mummy》系列,那麼也要提及它的外傳系列:蠍子王傳奇。這部電影有別於《The Mummy》,不再是由現代人把古埃及人的故事挖掘,而是直接把時空跳到古埃及時期。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俄摩拉城的城主Memmon,因為手握重兵令他成功侵佔附近不同部族,雄霸一方;然而,由於統治手段殘暴,部族的人都紛紛反抗他,而故事正是由這個為了對抗殘暴政權的英雄人物說起。

Memmon之所以能百戰百勝,除了重兵坐陣,最重要的其實是身邊有位能預視未來巫師,她不但是Memmon的得力助手,更是Memmon軍隊的精神支柱,每次出戰的士兵多少都依着巫師的說話而士氣大增,讓他們攻無不克。部落聯盟經過多次與是Memmon正面迎擊而失敗後,最終決定派殺手暗殺Memmon,而這個殺手就是主角:沙漠戰士Mathayus。Mathayus潛入是Memmon的宮殿後捉走巫師,希望藉以剷除是Memmon的左右手;在擄走巫師的路途上,Mathayus漸漸得悉,巫師並非真心信服Memmon,只是無可選擇下才幫助他。Mathayus在路途上遇到其他部落,他們只是懼怕Memmon而選擇在另一角落聚居,只是這種安逸並不會阻止Memmon的野心;在Mathayus的游說下,Mathayus得到聯盟的幫助,成功聯手推翻Memmon政權,最終成為蠍子王。電影中所描述的蠍子王,一直都只是處於傳說的階段;然而,近年有考古學家指出,蠍子王並非只出現在傳說中,而是真實存在於古埃及時期!

 

《Exodus: Gods and Kings》

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時期,當時的希伯來人在埃及為奴已長達四百年,一直為埃及人建城市、雕像。在埃及一個地區,比東,是希伯來人日夜為埃及人建城的地區,不時傳出希伯來人因為不滿為奴而出現暴亂的情況。當時法老王兒子Ramses,身邊有位好兄弟Moses,頂替Ramses到比東觀察民情。Moses到比東視察的這幕,除了稍為交代了Moses沒有階級,關顧人民的作風外,同時,Moses亦在此行發現自己的身世,以及真正身份是一個希伯來人。

事件最終傳到當時成功繼位的Ramses耳中,Moses這趟發現身世的旅程,成為他與Ramses關係惡化的分水嶺,Moses由將軍變成一個階下囚被流放。Moses輾轉下最終決定找回希伯來人,決定帶領族人逃離埃及人的奴役,踏上重返家鄉迦南之旅。電影明顯是講述聖經中的〈出埃及記〉,當中有部分情節亦呈現在電影中,包括聖經所記載的十災:血災、蝗災,以及埃及人的長子死去而希伯來人家中的長子,就因為災難來臨前在門框塗了羊血而避過一劫的事。希伯來族長當日在Moses比東之旅中,曾說過他是重新拯救族人脫離奴役的領袖;而Moses由起初不相信預言和神,到後來聽到見到有神的出現,但覺得神對世事只是袖手旁觀,眼見百姓受苦亦無動於衷,直到最後,在他眼前出現的一個個神蹟,他選擇相信,相信神幫助他拯救了族人。

 

《Gods of Egypt》

這部電影不再是講古埃及人,而是講古埃及的神。在古埃及的神話時代,當時是神與人類共同生活的年頭,當時由兩個神包括歐西里斯和塞特,分別負責管理不同領域;塞特負責看管沙漠,長期生存在孤獨、冷清的環境,讓塞特十分不滿,決定殺害歐西里斯並侵佔他所管治的地方。當日正當歐西里斯準備把王位傳給兒子荷魯斯時,這位沙漠之神塞特不惜大舉帶兵殺到,先把歐西里斯殺害,再跟這位即將上任的新王荷魯斯決鬥;然而,荷魯斯因為不敵塞特,被他挖掉雙眼,而塞特取而代之成為新王。

荷魯斯被塞特打敗後,失去雙眼令他失去神力,更被塞特驅逐出去,而荷魯斯的眼睛被收藏於塞特的寶藏庫之中。雖然如此,荷魯斯幸好得到人類Bek的幫助,為了幫助荷魯斯取回眼睛,Bek不惜勇闖這個寶庫的重重機關,最後不但成功為荷魯斯取回眼睛,更助他恢復神力,成功推翻塞特,重新奪回王位。電影的著墨點完全放在埃及神話之中,電影中所描繪的神各自有擅長和負責掌管世間萬物的能力中;此外,為了突顯他們作為神的身份,刻意造出比人類高大的模樣,透過大小比例突出凡人與神之間的分別。

文/壹貳

圖/網上圖片

【#紀錄片】《History 101》:與全球息息相關的議題

講起紀錄片,你可能會想到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大堆數據,偶爾結合歷史、專家解說的片段,這種節目呈現出來十分專業,但難免帶點沉悶單調。Netflix在今年5月推出紀錄片《History 101》,選來10個跟我們環境及生活息息相關的切身話題今次選來的其中3個議題:快餐、塑膠和機械人,都是人類為改善生活而出現的產物,但同時亦為人類,甚至地球帶來問題⋯⋯ 繼續閱讀 “【#紀錄片】《History 101》:與全球息息相關的議題"

【#電影】《情陷紅磨坊》:華麗舞台下尋找真愛

講到歌舞電影,你或許會記得經典的《Chicago》,或者近年上映的《La La Land》;在這類電影,觀眾能藉着入面的特定「語言」(音樂、舞步)去理解劇情和角色間的關係。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2001年上映,講述發生法國巴黎的風煙之地:紅磨坊的一個愛情故事。

紅磨坊:裝載人類原始慾望

紅磨坊於1889年於法國巴黎的皮加勒(Pigalle)開業,當時人們經歷戰亂,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人們都想找個寄托去逃避、宣洩這個不安的現實環境;紅磨坊就成了以歌舞、性作招倈的酒吧,也是一個讓人們放緃權力、慾望的地方。電影入面,平日看起來賓賓有禮的伯爵,為了要得到Satine,用盡一切手段,用金錢利誘班主,更著他的跟班殺掉Christian。平日披着的華衣美服,外間看起來冠冕堂皇的身份、權力、地位都只是一個掩飾慾望的假象罷了。

由電影場景大致可想像到紅磨坊的模樣,一片金光閃閃,紙醉金迷的生活,彷彿跟巴黎街頭互相割裂,顯得十分「離地」,紅磨坊當時以馬戲團風格的夜總會經營,交際花為了取悅男士,就會在台上跳康康舞(又稱大腿舞),極具情色挑逗意味。紅磨坊建築經歷過1915年的大火後重建,接續又捱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來到新時代,這一切都變得不合時宜,昔日販賣情色的文化不復再,只剩下一些見證昔日的標誌性舞步和表演藝術,由舞者們承轉下去。今日的紅磨坊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觀光景點之一,人們來到可以欣賞嶄新的表演藝術。

(Credit: https://bonjourparis.com/)

缷下華衣美服追尋真愛

電影背景來到19世紀末的法國巴黎,當時在紅磨坊紅極一時的女明星Satine(Nicole Kidman飾演),為了要成為知名演員;要做到這一步,先要被社會上的權貴看中,願意大灑金錢作投資。Satine本來處心積慮要向伯爵獻媚,希望令他出資贊助由自己主演的戲。至於男主角,出生於中產家庭的詩人 Christian(Ewan McGregor飾演),為了實現創作夢想,獨自來到巴黎,憑着對音樂的敏銳觸覺,獲介紹到紅磨坊夜總會編寫歌舞作品。初到紅磨坊的Christian,面對眼前燈紅酒綠的場面,舞台上的華衣美服,一下子沉浸在這個人間天堂,以及他一見鐘情的Satine。

Satine在表演時,誤打誤撞把Christian當成伯爵,兩人的相遇就在這場誤會之中開展。Satine起初對於Christian的愛也無動於衷,經過Christian向她多次表白後,她終於感受到真愛是甚麼一回事。

然而,這一切並未有如願發生,早在Satine第一次表演時,早已交代Satine患上當時的不治之症肺结核病,悲劇結局也注定要出現,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Christian目送着Satin在他手上死去,眼前的一切就如電影開頭的模樣,紅磨坊瞬間不再璀璨,就連整個巴黎都陷入一片灰暗之中……

Christian和Satine在紅磨坊從邂逅到分別,昔日追名逐利的Satine,遇到Christian領悟到真愛,卻相遇在錯誤的時間……

文/壹貳

圖/劇照、網上圖片、Nexflix截圖

【#電影】《黑暗對峙》:黑暗中選擇堅持

二戰時期,希特拉大舉進攻歐洲多國,以波蘭為始,歐洲多國相繼淪陷,英國當時面對德軍步步進逼,朝野紛紛就此事立即想出對策。邱吉爾接替張伯倫成為英國首相後,並未有採取張伯倫及黨內主張講和的策略,反而選擇奮力抗戰。電影《黑暗對峙》講述在此背景下,邱吉爾如何選擇以扭轉局面,並想出著名營救英軍的行動:鄧寇克大行動。

繼續閱讀 “【#電影】《黑暗對峙》:黑暗中選擇堅持"

【#電影】《The Pianist》 – 亂世下求存的藝術家

二次大戰結束至今已逾七十多年,有些歷史卻永遠裝載在人們的心目中。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後,大肆逼害猶太人:集體送入集中營處死,或者隨意用不同理由把他們殺害,以不同形式進行種族大清洗。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The Pianist》,以猶太裔鋼琴家Wladyslaw Szpilman的真人真事作改編,講述這位鋼琴家在這段黑暗時期的種種經歷。 繼續閱讀 “【#電影】《The Pianist》 – 亂世下求存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