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關於報應。。。

小時候看卡通片,到長大後看電影,主題不論是超人打怪獸、公主被後母陷害,還是公司內外鬥爭、家族爭權、國家戰爭……都會帶出一個訊息:「善惡終有報。」

當我們踏進社會,親歷各種不公事件,眼見各種暗黑手段,發現原來我們面對所謂的「惡」時,原來是如此無能為力。當我們已嘗試忍耐過,抵抗過,反擊過,花光一切辦法卻只得以卵擊石之效時,我們便只能寄望天譴,期望這些惡人最終會得到報應,自食其果。

某程度上,我們相信善惡終有報,是來自於我們在無力時的一種渴望。因為無力用雙手去改變甚麼,因為向各方求援後仍感無助,那我們唯有求天來審判這些作惡的人。

究竟善人是否會得善果,惡人會否得惡果,真相實在不得而知。不過,假如人們連這個盼望都失去,在面對社會的各種惡行時,便更難堅定地走下去了。

 

 

【電影】《魔雪奇緣2》:由Let It Go到Show Yourself的轉化歷程

人大了,再沒法用小孩的目光看童話。
觀賞孩子大愛的《魔雪奇緣》時,總覺得戲中每個情節,也埋藏著製作人內心的訊息,甚或是一種無意識的體現。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隨命運而成長,隨經歷而轉化,如同《魔雪奇緣2》的Elsa一樣。 繼續閱讀 “【電影】《魔雪奇緣2》:由Let It Go到Show Yourself的轉化歷程"

【占星學】從《黑魔后》看天蠍座特質:不止愛與恨!

雖然《黑魔后2》已上映一段時間,但故事將天蠍座的深度特質描寫到位,不得不寫一篇文章為天蠍座平反一下:其實天蠍人除了愛得深、恨得深,還有些很重要的特質經常被忽略啊,現在來透過兩集《黑魔后》來了解一下天蠍人吧!假如你或身邊的人是太陽天蠍、月亮天蠍、上升天蠍或有天蠍星群在星盤上,大概都會有這樣的特質呢! 繼續閱讀 “【占星學】從《黑魔后》看天蠍座特質:不止愛與恨!"

【碎碎念】無知的豬。。。

小時候,我們怕自己會蠢得像隻豬,於是拚命學習各種知識,努力提高觀察力、分析力、組織力、批判能力……年輕的我們以為具有這些能力,才是生存之道。

恕不知……

長大後,我們才發現所謂的生存之道,原來是要當一頭無知的豬。

【占星學】從《獅子王》看太陽在第十二宮:別忘了你是誰!

早前迪士尼將經典動畫《獅子王》拍成「真獅版」電影,故事經重新演繹後,箇中意味更見深長。兒時觀看這套動畫後,腦裡盡是丁滿與彭彭的搞笑歌聲:「Hakuna Matata!」25年後觀看新版本,森巴所經歷的成長課題、父王木法沙的教誨卻震攝人心,當中更帶出了在占星學裡第12宮的課題。 繼續閱讀 “【占星學】從《獅子王》看太陽在第十二宮:別忘了你是誰!"

【碎碎念】關於規則。。。

當你看見「規則」這個字時,本能地想到的是哪一個動詞?是「遵守」,還是「打破」?

要是你打破某類規則,老是幹一些挑戰社會道德底線的行為,那麼就如一位胡亂搗蛋的壞學生一樣,最後落得被趕出校的下場;
但要是你總是以循規蹈矩之名,去跟從權威訂立的各種規則或社會文化的潛規則去行事,那只會慢慢被一條又一條枷鎖綑縛著。

前一類規則,會讓你成為一個中規中矩的人,站在安全線上;後一類規則,就讓你只能成為一個中規中矩的人,活在別人訂製的框格裡,無法活出真正的自我,變成為一個自己都不喜愛、不欣賞的人。

我很喜歡一個話:「規則就是等著被打破的。」我們眼前的規則、身處的時代,都是經歷各種規則被多番打破而衍生出來的,誰又能肯定自己無法打破固有限制,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

【碎碎念】一個人吃飯的幸福

日本近日有研究指,獨自吃飯會增加死亡及罹患憂鬱症風險,原因是孤單進食時缺乏樂趣,令身體減少「快樂賀爾蒙」之分泌;而且獨自用餐的人會偏向填飽肚子就算,較易忽視飲食營養及均衡。這代表甚麼呢?代表我們應該要抓一個人跟自己吃飯嗎? 繼續閱讀 “【碎碎念】一個人吃飯的幸福"

【碎碎念】關於成功。。。

想一想,初次結識新朋友時,你會用甚麼去定義這個新朋友?別人又會基於甚麼去將你定位呢?
最常見的就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收入、名氣等等,如果你說自己讀哪一間名牌大學、在哪一家大公司工作、住在哪些高級住宅,別人看你的目光頓時就不一樣了。
然後當我們心底裡都意識到其他人都會用這些目光去判定自己的成功、自己的價值,就不期然跑去同一個方向-考進著名的大學、學習有前途的科目、晉身大公司……愈來愈單一的社會價值就是如此創造而來的。

圖、文/零捌

【碎碎念】關於自主生活……

這一兩年來,社會都在強調個人的自主性,在「活出自我」的座右銘背後,你真的能倖免於資本主義的操控嗎?我們的社會以金錢、物質來衡量每個人的價值:你年薪賺多少?你買到樓嗎?你有私家車嗎……

為了在別人眼中成為一個富有價值的人,大部分人都花光力氣去賺更多,然後買更多,買更多坊間以「活出自我」為宣傳口號的商品,便以為真的過著自主的生活了。

文/零捌

【碎碎念】關於專家建議……

在講求科學的時代,人類社會愈來愈依賴「專家建議」去生活 -由營養師告訴你一天可以吃幾匙油、由醫生告訴你怎麼生活才最養生……
在追求迅速成效的環境裡,人們將專家意見視為最高資產,按照一系列清單去製作出倒模般的生活方式,並視之為成功、最優質的公式。
我們不再相信自我調節能力,不再重視個人的獨特性,並忽略與大自然之間的聯繫,因為生命的本質、人類的本能對我們來說已何其陌生,專家的意見反倒最能給予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