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ours》 – 人生該為自己而活

在電影《The Hours》中,三個不同背景、時代的人透過一本小說《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串連,各自帶出屬於自己人生面對的矛盾。三位女主角:Virginia、Laura和Clarissa分別活於1920年代、1940年代及2000年,無論年代相隔多遠,她們都坦誠追求一個完全屬於自己,只聽命於自己的人生。

各自面對的孤獨

這裏的孤獨,並非指無人陪伴在側的情況,而是因為不被旁人理解伴隨而來的孤獨。電影中的三位主角,在世人眼中過着「幸福」的生活,甚至連身邊至親都覺得為她們作出最妥當的安排,亦理所當然要求主角們欣然接受他們的「好意」。

女作家Virginia受抑鬱症折磨,她的情緒、行為是旁人難以理解,丈夫為了讓妻子能靜心養病,從倫敦遷至郊區Richmond,然而,郊外的環境反而Virginia病情更差,她情願擠身於大城市的繁榮之中,都不要窩在丈夫為她安排在Richmond的平靜生活。

Laura生活在一個世人眼中幸福、美滿的家庭中,然而,她卻很清楚眼前的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東西,面對丈夫的讚美、愛慕顯然不太接受,甚至顯得有點抗拒;丈夫Dan卻完全不知道Laura對家庭的離心,只得Laura在責任和自我間苦苦爭持。

Clasrissa身邊已有一個照顧自己、愛自己的伴侶Sally,但她的心神、精力、時間全都花在舊情人Richard身上,總是為他而團團轉,在Richard身上才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陷入孤獨的感覺。

無法自主的生活,對她們而言就似被禁錮在牢獄之中,這種度日如年的生活最終到達頂點,逼使她們離開原有的規律,尋回屬於自己的生活。

掙脫生活中的無形枷鎖

三位女主角各自活於無形枷鎖中,被囚禁在一個地方,或者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之中。

受到情緒患病影響的Virgina,丈夫為她安排醫生定時為她診症、開藥,但在Virginia眼中,這種被醫生監控的生活,令她感到「生活被人奪走」,失去作主的權利。環境的逼迫,被監視、控制的生活,就是她最想掙脫的現實。

Laura每天在一個自己不享受的家庭中生活,Laura「被困」在這個家之中,令她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裏,因而萌生自殺的念頭;為了責任,她不想離開兒子,更沒勇氣服藥殺死腹中的小孩,最終決定誕下第二胎才一走了之。面對死亡時,Laura選擇了生命,而面對現實時她選擇了離開。Laura的一走了之,令自己從不情願的現實生活中解脫,同時亦成為Richard一生的枷鎖,令Richard背負着被母親Laura拋下的陰影,直到他病重之時仍然消散不去,Laura帶給他的悲傷,幻化成他小說中的「怪獸」,最終更令他決定用死亡作為解脫。

Clarissa傾注自己大部分時間、心神在舊情人Richard身上,甘願為他團團轉;即使是短短一日為他準備派對,都仿如自己一生的大事般。Clarissa在照顧Richard以外的生活,都找不到存在感,甚至認為過得「荒謬」。Clarissa用了自己一整天甚至一生去為別人而忙,忘掉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直到Richard死去,她才懂得放下這種依賴,明白必須解脫當下生活方式給她的迷惘,不再為別人而活,重新尋回屬於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