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情陷紅磨坊》:華麗舞台下尋找真愛

講到歌舞電影,你或許會記得經典的《Chicago》,或者近年上映的《La La Land》;在這類電影,觀眾能藉着入面的特定「語言」(音樂、舞步)去理解劇情和角色間的關係。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2001年上映,講述發生法國巴黎的風煙之地:紅磨坊的一個愛情故事。

紅磨坊:裝載人類原始慾望

紅磨坊於1889年於法國巴黎的皮加勒(Pigalle)開業,當時人們經歷戰亂,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人們都想找個寄托去逃避、宣洩這個不安的現實環境;紅磨坊就成了以歌舞、性作招倈的酒吧,也是一個讓人們放緃權力、慾望的地方。電影入面,平日看起來賓賓有禮的伯爵,為了要得到Satine,用盡一切手段,用金錢利誘班主,更著他的跟班殺掉Christian。平日披着的華衣美服,外間看起來冠冕堂皇的身份、權力、地位都只是一個掩飾慾望的假象罷了。

由電影場景大致可想像到紅磨坊的模樣,一片金光閃閃,紙醉金迷的生活,彷彿跟巴黎街頭互相割裂,顯得十分「離地」,紅磨坊當時以馬戲團風格的夜總會經營,交際花為了取悅男士,就會在台上跳康康舞(又稱大腿舞),極具情色挑逗意味。紅磨坊建築經歷過1915年的大火後重建,接續又捱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來到新時代,這一切都變得不合時宜,昔日販賣情色的文化不復再,只剩下一些見證昔日的標誌性舞步和表演藝術,由舞者們承轉下去。今日的紅磨坊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觀光景點之一,人們來到可以欣賞嶄新的表演藝術。

(Credit: https://bonjourparis.com/)

缷下華衣美服追尋真愛

電影背景來到19世紀末的法國巴黎,當時在紅磨坊紅極一時的女明星Satine(Nicole Kidman飾演),為了要成為知名演員;要做到這一步,先要被社會上的權貴看中,願意大灑金錢作投資。Satine本來處心積慮要向伯爵獻媚,希望令他出資贊助由自己主演的戲。至於男主角,出生於中產家庭的詩人 Christian(Ewan McGregor飾演),為了實現創作夢想,獨自來到巴黎,憑着對音樂的敏銳觸覺,獲介紹到紅磨坊夜總會編寫歌舞作品。初到紅磨坊的Christian,面對眼前燈紅酒綠的場面,舞台上的華衣美服,一下子沉浸在這個人間天堂,以及他一見鐘情的Satine。

Satine在表演時,誤打誤撞把Christian當成伯爵,兩人的相遇就在這場誤會之中開展。Satine起初對於Christian的愛也無動於衷,經過Christian向她多次表白後,她終於感受到真愛是甚麼一回事。

然而,這一切並未有如願發生,早在Satine第一次表演時,早已交代Satine患上當時的不治之症肺结核病,悲劇結局也注定要出現,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Christian目送着Satin在他手上死去,眼前的一切就如電影開頭的模樣,紅磨坊瞬間不再璀璨,就連整個巴黎都陷入一片灰暗之中……

Christian和Satine在紅磨坊從邂逅到分別,昔日追名逐利的Satine,遇到Christian領悟到真愛,卻相遇在錯誤的時間……

文/壹貳

圖/劇照、網上圖片、Nexflix截圖

《The Hours》 – 人生該為自己而活

在電影《The Hours》中,三個不同背景、時代的人透過一本小說《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串連,各自帶出屬於自己人生面對的矛盾。三位女主角:Virginia、Laura和Clarissa分別活於1920年代、1940年代及2000年,無論年代相隔多遠,她們都坦誠追求一個完全屬於自己,只聽命於自己的人生。

各自面對的孤獨

這裏的孤獨,並非指無人陪伴在側的情況,而是因為不被旁人理解伴隨而來的孤獨。電影中的三位主角,在世人眼中過着「幸福」的生活,甚至連身邊至親都覺得為她們作出最妥當的安排,亦理所當然要求主角們欣然接受他們的「好意」。

女作家Virginia受抑鬱症折磨,她的情緒、行為是旁人難以理解,丈夫為了讓妻子能靜心養病,從倫敦遷至郊區Richmond,然而,郊外的環境反而Virginia病情更差,她情願擠身於大城市的繁榮之中,都不要窩在丈夫為她安排在Richmond的平靜生活。

Laura生活在一個世人眼中幸福、美滿的家庭中,然而,她卻很清楚眼前的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東西,面對丈夫的讚美、愛慕顯然不太接受,甚至顯得有點抗拒;丈夫Dan卻完全不知道Laura對家庭的離心,只得Laura在責任和自我間苦苦爭持。

Clasrissa身邊已有一個照顧自己、愛自己的伴侶Sally,但她的心神、精力、時間全都花在舊情人Richard身上,總是為他而團團轉,在Richard身上才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陷入孤獨的感覺。

無法自主的生活,對她們而言就似被禁錮在牢獄之中,這種度日如年的生活最終到達頂點,逼使她們離開原有的規律,尋回屬於自己的生活。

掙脫生活中的無形枷鎖

三位女主角各自活於無形枷鎖中,被囚禁在一個地方,或者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之中。

受到情緒患病影響的Virgina,丈夫為她安排醫生定時為她診症、開藥,但在Virginia眼中,這種被醫生監控的生活,令她感到「生活被人奪走」,失去作主的權利。環境的逼迫,被監視、控制的生活,就是她最想掙脫的現實。

Laura每天在一個自己不享受的家庭中生活,Laura「被困」在這個家之中,令她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裏,因而萌生自殺的念頭;為了責任,她不想離開兒子,更沒勇氣服藥殺死腹中的小孩,最終決定誕下第二胎才一走了之。面對死亡時,Laura選擇了生命,而面對現實時她選擇了離開。Laura的一走了之,令自己從不情願的現實生活中解脫,同時亦成為Richard一生的枷鎖,令Richard背負着被母親Laura拋下的陰影,直到他病重之時仍然消散不去,Laura帶給他的悲傷,幻化成他小說中的「怪獸」,最終更令他決定用死亡作為解脫。

Clarissa傾注自己大部分時間、心神在舊情人Richard身上,甘願為他團團轉;即使是短短一日為他準備派對,都仿如自己一生的大事般。Clarissa在照顧Richard以外的生活,都找不到存在感,甚至認為過得「荒謬」。Clarissa用了自己一整天甚至一生去為別人而忙,忘掉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直到Richard死去,她才懂得放下這種依賴,明白必須解脫當下生活方式給她的迷惘,不再為別人而活,重新尋回屬於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