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Sound of Metal》 – 重塑內心的聲音

對於樂手而言,失去聽力就尤如失去靈魂。今次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Sound of Metal》,講述樂隊鼓手Ruben,突然失去八成聽力後,不但無法繼續玩音樂,就連日常生活都受影響。這次生命中的巨變,對Ruben造成很大打擊,究竟他怎樣透過這次變化,重新接受自己? 繼續閱讀 “【電影】《Sound of Metal》 – 重塑內心的聲音"

【#電影】《Lady Bird》:每個人專屬的成長部曲

成長,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在這段歷程中,我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擺脫框架,只管一股拼勁向前衝,有時連身邊人的說話都聽不入耳;然而,在這段不惜一切追夢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忽略些甚麼?

回頭才看見最美麗的風景
女主角Lady Bird,出身於美國一個小城沙加緬度,來到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年,也即將踏入18歲的成年之旅。電影主要聚焦Lady Bird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作為準成年人的她,急切渴望自己能脫離這個家庭獨立起來;Lady Bird這個名字,就是女主角為自己起的小革命,比起父母給她的名字Christine,她更希望大家記得自己獨特的名字。除了名字,Lady Bird在生活細節上,以至人生目標上都表現得自我又任性,經常與媽媽唱反調,為了實現到紐約讀書的夢想,即使媽媽多次向她提及家庭出現財政危機,她依然希望家裏能資助她。

電影所描寫的Lady Bird,並非那種不顧一切離家出走的叛逆,反而是每個人或許也曾經歷的情況;當下的我們太清楚自己「想要甚麼」,為了達到自己理想而不顧身邊的一切,忽略了我們「已經有甚麼」,忽略了那些當我們只顧着向前衝時,在我們身邊如影隨形地出現過的人和事。Lady Bird對於家庭、家鄉諸多挑剔,在她眼內這些習以為常的人、景物都充滿缺點: 房子不夠大,父母不夠富有,出生地不夠「文化氣息」,所以她只盼遠走到紐約讀大學。Lady Bird最終如願離開出生地,來到她一直嚮往的、充滿「文化氣息」的都市;此時的她心中卻默然生出思鄉想家的情懷,記起那座小城的每幀風景。

電影聚焦的並非一個沉重又宏大的敘事,而是一幕幕熟悉的日常生活畫面,輕描淡寫地道出每個人生活上的隱憂,以及每個人也曾經歷的話題:成長。每個階段的成長,也必然有離別;這些離別,未必是生與死來得那麼沉重,可能是為了理想而分道揚鑣;但每個看似平淡的細節,往往藏着一絲絲揮之不去的傷感……

母女相處:現實VS憧憬
電影另一個著墨,就是Lady Bird和媽媽之間的關係。電影開始就是兩母女面向對方睡在同一張床的畫面,由兩人在房間到車廂內,本來一幕幕温馨和諧的畫面,到後來談及女兒前途問題時,一刀刺中彼此的分歧,每句話都在互相挑釁對方。整部電影之中,母女二人不時也因前途問題的分歧而發生爭執,Lady Bird渴望得到媽媽的認同,小至買一件衫,大至選一間大學;然而,媽媽每次都告訴女兒現實的限制,覺得女兒沒有考慮到身邊的人,把一切想像得太離地。在每段小對話之間,彼此也急於向對方灌輪自己的想法,同時間也覺得對方忽視和否定自己的價值觀。

電影的角色設定在青少年時期,這段時間的我們對未來滿懷目標,很多時想做就做,一股拼勁往前衝,賴理身邊的所謂限制,這是任性,也是青春。Lady Bird每次希望媽媽支持她、認同她,但每次媽媽給她的勸諌不單止聽不入耳,反而成為了Lady Bird堅持自己的動力,令她更急不及待飛出去實現自己心中的信念,證明這一切。然而,當Lady Bird成功到紐約讀書,達成心中的目標時,卻開始想念自己的過去,其中包括自己的名字;Lady Bird向大學同學自我介紹時,不再強調自己是Lady Bird,而是沿用父母為她改的名字:Christine。這正好呼應電影開頭,女主角多次強調自己叫Lady Bird。她不再像以往般渴望逃避或者抹掉自己的過去、自己的出身,而是承認和接受這個「最原來的自己」。當天的Lady Bird奮力掙脫枷鎖束縛,對當下環境的不滿成為她奮發前進的動力,終於展翅高飛達成夢想。然而,裝載着她過去的回憶、經歷,包括家鄉沙加緬度,還有自己的家人,終究都是成就今天的自己的一部分。

Lady Bird最終成功追尋自己的理想,來到新地方,卻驀然回首,才發現當天自己嫌棄、一直渴望擺脫的一切,才是最美麗的風景。

【占星學】你認識你自己嗎?給12星座探索自我的心靈電影

在家裡防疫已有一段頗長期間,煲劇、看電影已漸漸成為日常事。平日活在喧鬧的社會當中,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花時間去認識自己。在這段與世隔絕的日子裡,不如來一趟自我探索的旅程吧!這次我們就借助星座特質挑選出專屬每個你的電影,大家可參考自己的上升星座、太陽星座、月亮星座,或者星盤上較突顯的星座能量來選擇啊! 繼續閱讀 “【占星學】你認識你自己嗎?給12星座探索自我的心靈電影"

【#紀錄片】《History 101》:與全球息息相關的議題

講起紀錄片,你可能會想到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大堆數據,偶爾結合歷史、專家解說的片段,這種節目呈現出來十分專業,但難免帶點沉悶單調。Netflix在今年5月推出紀錄片《History 101》,選來10個跟我們環境及生活息息相關的切身話題今次選來的其中3個議題:快餐、塑膠和機械人,都是人類為改善生活而出現的產物,但同時亦為人類,甚至地球帶來問題⋯⋯ 繼續閱讀 “【#紀錄片】《History 101》:與全球息息相關的議題"

【動漫】不止龍珠&美戰!這些80後童年回憶你看過多少部?

提到80後童年愛看的動畫,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龍珠》、《美少女戰士》、《男兒當入樽》、《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等經典作品。時至今天,這些作品依然經常重播或推出新周邊,人氣歷久不衰。其實,除了這些經典之外,還有許多精彩作品均陪伴著80後成長啊!以下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中,哪些曾與你度過下課後的時光?哪些曾令你周末等著看? 繼續閱讀 “【動漫】不止龍珠&美戰!這些80後童年回憶你看過多少部?"

【#看書】《美麗新世界》:活在快樂的國度!?

在《美麗新世界》中,人們生活在一個科技高超、制度完善的世界,他們只需要跟從管理者所設定的模式,不需要追尋人生的意義和目標,更不需要很努力,因為無論力爭上游或者游手好閒,生活質素和社會地位早由管理者決定。今次介紹的這本反烏托邦小說,內容呈現了一個快樂美好的國度,人人都甘於活在社會為他們制定的身份和權力地位⋯⋯ 繼續閱讀 “【#看書】《美麗新世界》:活在快樂的國度!?"

【#劇集】《歎息橋》:埋沒過去留下來的債?重新選擇的機會?

從過去一路走來,留下的可能是債,也可能是個遺憾,我和你都是個被回憶綑綁的人。如今,當選擇再次出現在面前,應該償還過去留下的債,抑或繼續逃避回憶而埋下更多的債,叫自己泥足深陷……

背負回憶重新開始?還是繼續逃避?

20年後的今天,怎樣被20年前的一個決定、一個選擇牽引?可以再選擇一次,還會讓遺憾繼續遺憾嗎?劇中的角色由兩個不同演員,分別飾演年輕版和成年版,每集播放主題曲時,先從黑暗中浮現的半邊臉是年輕版的自己,接着在黑暗中的另一邊臉,就是現在的自己;同一角色由兩個面孔去飾演,無論經歷多少事,樣子變得有多感陌生,20年前當天一路走來的腳印依然在影響我們。

Thomas與Sammy

Thomas和Sammy 20年前在茶餐廳工作認識,到20年後合伙開餐廳、同居。劇中未有安排以平舖直述二人的相遇,反而是由Joyce與Thomas在比利時的相遇,到後來相愛講起;當時的Sammy是Thomas的餐廳合夥人,甚至同住的密友,親密得連彼此的私生活都毫不隱暪,唯一不知道的是彼此纏下了20年前的心結⋯⋯

20年前Thomas接下茶餐廳老闆的偏門生意,要到比利時一段時間;後來,他因為意外被迫滯留當地,無法兌現承諾,回香港跟Sammy過生日,一留就留了20年。Thomas回到香港後,並未有跟Sammy說明這一切,Sammy也把疑問一直放在心裏;彼此就這樣各懷心結,住在同一間屋,合夥開餐廳Massam。直至Sammy中學時代的前男友阿南出現,Thomas和Sammy的關係起了變化。Thomas知道阿南邀請Sammy到上海開餐廳的主廚,嘴裏總是說得輕鬆,一副沒所謂的模樣,暗裏質疑Sammy是否跟阿南復合;至於Sammy,以為Thomas真想她快離開這間屋,放棄當餐廳的合夥人到上海去。然而,兩人始終沒開口向對方求證過甚麼。

直到Sammy回去執拾東西時,Thomas道出當年被迫滯留比利時的原因,Sammy誤以為Thomas當年拋下自己留在比利時的心結,來到20年後的今天終於解開。Thomas的勇氣,只足夠向Sammy「澄清返」發生在20年前的事,卻未有把一直以來對Sammy的感情表達。在Sammy跟隨阿南到上海之前,她跟Thomas一家一起上郵輪。

上船前,Thomas給Sammy遞上一幅畫作,這幅畫Sammy大概見過。有一年Sammy生日時,Thomas本來為她畫了一幅畫,但見到Sammy當時手上拿着阿南送她的收音機,Thomas選擇收起這份心意。Sammy後來雖然發現這幅畫時,卻一直不知道畫她的正是Thomas。劇集最後在Sammy上船前接過畫的作後就完結。這種未曾明言,卻不能當沒事發生過的情感/關係,應該用甚麼去定義?

Ken與Joyce

Ken和Joyce由朋友聚會中認識,拍拖8年,到現在同居。對Joyce來說,現在來到「是時候要結婚」的階段,但看到Ken平日對生活愛理不理,沒有主見的態度,令她開始對Ken愈來愈不滿,甚至想過分手。直到她知道父親患絕症,Joyce害怕獨自承受爸爸死去後的孤獨,為了讓父親可以趕得及看自己出嫁,她決定與Ken結婚。

至於Ken,多年來一直活在母親的嚴厲管教下,無論做甚麼事、下甚麼決定,最終都會被否定,然後由母親為他作主和安排。Ken以前也曾試過反抗,只是他反抗、改變的方法並不是尋求自立,而是從一個依靠(母親)轉到另一個依靠(Joyce)。要是新的依靠失去了,他又會回到原地;以前的Ken每次都回到母親裙下,臣服於她、依賴她,最終脫變成一個凡事都「阿媽話咁樣好喎」的裙腳仔。對一個沒有獨立能力,所有事都習慣接受安排的人而言,最需要的只是一個讓他可以放心依賴的避風港。

Ken和Joyce彼此帶着各自的理由,最終決定與對方結婚,然而,他們婚後並沒有更包容對方,彼此的習慣又再出現,Ken又嫌棄Joyce對他的管束就像兒時母親對自己的一樣,Joyce繼續不滿Ken一貫的態度,甚至猶䂊應否離婚,而Ken在重遇Catherine和Kelvin後,也曾想過搬到Catherine家過一家三口的生活;只是,Catherine最後決定跟從美國回來的老公Ryan重新在一起,Ken當然就回到本來的避風港:Joyce的身邊;而Joyce在此時發現自己懷孕,Joyce由最初對懷孕、小孩這件事全無計劃,到知道懷孕當刻,反而讓她變得更踏實,這種實在彷彿就為她下了決定,令她暫時不再猶豫應否選擇跟Ken離婚。對於那些從來有太多選擇的人來說,有時無從選擇,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多角度敘述手法

《歎息橋》一共15集,每集都用其中一個角色作主題,在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之中,大概沒有一個片段能夠獨立存在,角色間互相牽制、互相影響。同一件事,今集用Thomas的角度,下集用Ken的角度,重點已經全然不同,眼見別人的幸福,眼看就覺得自己全然是受害者,真相又是否這樣?當觀眾以為眼前的就是事件的全部,事實上這只是某部分的零碎片般……

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第5集〈Catherine:失常〉和第6集〈Kelvin:正常〉,Catherine是Ken的前上司和舊情人,而Kelvin是Catherine和Ken意外誕下的兒子。在第5集中,Kelvin是個行為古怪,與周遭的人、社會格格不入的男孩,Catherine花盡心力照顧Kelvin這個患癌的兒子,甚至認為Kelvin的出現成為她的拖累。在〈Catherine:失常〉入面,每當Catherine遇到周遭對她不公的事,畫面就會閃出另一個裝扮的Catherine:入面的她搽上綠色唇膏,對着鏡頭露出猙獰的笑容,與平日面對大眾的她完全不同。大家都可能會以為Catherine的「失常」,是她不幸的遭遇造成吧……

來到第六集,同樣是Catherine和Kelvin兩母子,情況卻有些不同;Kelvin不再是第5隻那個行為古怪的男孩,反而是個看清劇中每個人、每段關係的旁觀者,身患絕症的他,反而讓他更有勇氣放開懷抱,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第5集時Kelvin的怪異行為讓Catherine費心,令Catherine不得不多花時間在兒子身上;來到第6集,兩者的關係互相對調,反而是Kelvin照顧得了情緒病的Catherine。角色一轉,讓觀眾仿似抽身以另一角度觀看,理解到Catherine其實一直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覺得除了自己以外,世上所有人都有問題。

劇集中的每個角色,都埋藏自己的秘密,有些話一直放在心內,面對着愈親密的人,反而愈多隱暪。人們大概就是習慣把真話放到心底裏,真心話最應該跟誰說?鏡頭外的觀眾吧。對一個局外人說,他們不在其中,才能承受如此赤裸又錐心的真相⋯⋯

【占星學】給12星座的心靈成長書單:在家來一趟心之旅程!

在家裡防疫的這段期間,除了煲劇、看動漫輕鬆一下,不如也藉著這個「閉關」的機會,來一趟心靈成長之旅!按照自己的特質找一本專屬的成長導引,可能也會在字裡行間得到一點啟發呢!這次我們就借助星座特質挑選出專屬每個你的書籍,大家可參考自己的上升星座、太陽星座、月亮星座,或者星盤上較突顯的星座能量來選擇啊! 繼續閱讀 “【占星學】給12星座的心靈成長書單:在家來一趟心之旅程!"

【動漫】BEASTARS:不同種族,真的能夠和諧共存?

迪士尼數年前曾推出《優獸大都會》,故事將人類以外的哺乳類動物分為肉食動物及草食動物兩個族群,雙方達成了和平協定,彼此不得撕殺,而在這個以「和諧共存」為理想的環境中,卻充斥著歧視與偏見。剛巧在同年,日本動漫界也推出了類似主題的作品——《BEASTARS》(中譯:動物狂想曲),同樣以草食及肉食動物共存的世界為背景,反映出現實社會的種族議題。

《BEASTARS》一方面道出了和諧背後的黑暗,另一方面亦以高中生主角雷格西去道出各種掙扎。這頭有四分一巨蜥血統的大灰狼,因對兔子哈魯產生了微妙的情感,而步步深入了肉草食並存的議題,卻經常在本性、理性與感情之間拉扯,使牠漸漸墜入跟種族相關的禁忌與危機。究竟友情、愛情能否超越種族的鴻溝,達至理想的共融世界?不同種族的生物,真的能和諧地共存嗎? 繼續閱讀 “【動漫】BEASTARS:不同種族,真的能夠和諧共存?"

【#電影】《黑暗對峙》:黑暗中選擇堅持

二戰時期,希特拉大舉進攻歐洲多國,以波蘭為始,歐洲多國相繼淪陷,英國當時面對德軍步步進逼,朝野紛紛就此事立即想出對策。邱吉爾接替張伯倫成為英國首相後,並未有採取張伯倫及黨內主張講和的策略,反而選擇奮力抗戰。電影《黑暗對峙》講述在此背景下,邱吉爾如何選擇以扭轉局面,並想出著名營救英軍的行動:鄧寇克大行動。

繼續閱讀 “【#電影】《黑暗對峙》:黑暗中選擇堅持"